論節儉
(卦辭)亨,苦節不可貞。
(爻辭)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九二:不出門庭,凶。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
六四:安節,亨。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
這是《周易》中主旨清楚明白,文字也通俗好懂的一卦,卦名“節”更是“取字題名法”和“主題題名法”達到完全統一的範例。《說文》:“節,竹約也。”即“節”最初是指竹節,逐漸引申出節製、骨節、禮節、節儉等義。從本卦內容看,表達其主旨的“節”字主要是節儉的意思。
亨,苦節不可貞。
這條卦辭,有人句讀為:“亨,苦節不可,貞。”其譯文是:“《節》卦象征節製、亨通;但不可以過分節製,應當守持正固。”譯者的思路是:“亨”是對“節”的總體評價;“苦節不可”是作個轉折性補充:但不可過分地“節”,故“苦”在這裏是副詞,“過分”義;“貞”是“不可過分”的“明確語”,即是對節的正麵規定。這個理解,僅就這卦辭看,是無可挑剔的,隻是有違《周易》中“貞”字不單用的通例。
我的理解不一樣。“苦節”,在最後一條爻辭中也有一個,在那裏,是接著“安節”、“甘節”說下來的,“安節”、“甘節”明顯是動賓結構,即“安”和“甘”都是意動用法的及物動詞,“苦”就也該是“苦於……”、“以……為苦”的意思。因此,如果承認兩個“苦節”應該同義,對這卦辭的上述理解就不恰當了。
“不可貞”使我們記起坤卦第三爻說的“含章可貞”,我們解說過,那個“可”是“適合”義,“可貞”是“符合正道”的意思。由此可知,“苦節不可貞”應該連讀,是說:以過節儉生活為苦,這不符合正道。按這理解,這一句就是從反麵申說前句的原因、理由,即說明“節”之所以能致“亨”,乃因“節”意味著按正道行事和生活,如若不“節”,就不合正道,就不會“亨”了。
高亨先生釋這條卦辭說:“節者儉也……古聖人貴儉——苦節者,以儉為苦也。苦節則必奢,君子奢則病國,小人奢則敗家,是苦節乃不可之事,曰苦節不可貞。”我以為這個解說是最中肯的。
古人多訓本卦的“節”為止義,如根本不解卦、爻辭,隻釋卦名的京房就說:“水居澤上,澤能積水,陽止於陰,故為節。節者止也。”有人把這卦辭裏的“貞”訓為“常”。局限於這條卦辭,也講得通,說法是:節製是美德,故亨通;但若過度,就會使自己吃苦,不可以當作常則。或者:隻有調節得當、適中,才會亨通;如果太過,會使人感到痛苦,節製就成了刻薄,不可能維持長久的。按前一說,則“節”為“節製”義,依後一說,“節”是指“調節”,兩說都視“苦”為副詞。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這一爻和下一爻,敘事辭隻差一字——“戶”改成了“門”,但占斷辭卻一為“無咎”,一為“凶”,這自然要使注家們在“戶”和“門”的含義、區別上大作文章,先引《說文》:“戶,護也,半門曰戶,象形。”“門,聞也,從二戶,象形。”再引《玉篇·戶部》:“戶,所以出入也。一扉曰戶,兩扉曰門。”《玉篇·門部》:“門,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戶,在區域曰門。”但最後得出的差別頂多是:“戶”是向內的門,而“門”是通向外的出口;或:門庭比戶庭更接近外麵,戶庭為戶外之庭院,門庭指門外之庭院。
根據戶和門的上述區別,要講清結果竟是“無咎”和“凶”的對立,是不容易的,隻好發揮想象,大加附會了。例如說,不出戶庭意味著“節製慎守”,“不出門庭”則是說“拘於節製”;“不出戶庭”說明能保守機密,“不出門庭”乃指死守在家裏,將失去外出闖天下的機會;“‘不出戶庭’是針對個人的自我修養而言的,而‘不出門庭’則是針對國家的管理而言。”等等。這當然沒有說服力。高亨先生的看法不一樣,說是“無咎”和“凶”的區別不過是今俗間卜書雲“不利出門”和“不利在家”的區別。他這樣說實際上是認為,二者都不過是筮辭,故而不必也不能追問原因、理由。陳、趙二先生在肯定高先生的意見“得之”後又說:“然就〈節〉卦而言,‘不出戶庭’、‘不出門庭’似指自我約束而言。”“不出戶庭”是“時止則止,約束於家,故得無咎”。“不出門庭”是說“時行則行,當有為於世;今反固執於節,自縛手腳無所行動,故凶”。這大概代表了當今注家的一般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