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避免功敗垂成之道
(卦辭)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爻辭)初六:濡其尾,吝。
九二:曳其輪,貞吉。
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
六五: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上九:有孚於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這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最後一卦(在帛書本是第五十四卦),排在既濟卦之後,是因為它是既濟卦的覆卦(又是變卦)。《周易》用這樣兩卦收尾,又把未濟卦放在最後,引發了許多注家的聯想,有人說,這表明作者認為:“凡是‘未濟’都一定會轉化為‘既濟’。這就是否極泰來,剝極必複,損極必益。作者寫作《周易》的目的全在於此。”有人則認為,這隻是說明作者認為宇宙的發展是無窮盡的,即永遠都處在“未濟”之中。這種討論屬於“易學”的內容,不是對經文本身的理解,並且理應是在確切地把握了全部經文的內容之後,因此我們暫不涉及了。
“未濟”是相對於“既濟”而言,“既濟”是已濟,即“事之既成也”(朱熹語),“未濟”就該是“事未成之時也”(朱熹語),故而是指一個時段,即準備或開始“濟”了但尚未“濟”到對岸的那段時間。但本卦可以起名未濟,應是因為卦爻辭確實就是講的這段時間中,作為“濟”的主體的人該如何表現的問題,因此我們也就應該從這個角度去解讀。
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頭上的“亨”,似與後文講的意思不夠協調,所以朱熹解釋說:“未濟有可濟之理,所以得通。”當今也有注家跟著說:“此謂‘事未成’正可促使其成,故‘亨’。”這真是強詞奪理!按此說,對任何情況都可預言“亨”了:後來發生了好事自是得到證明,若是壞事,則可以說“此謂‘因某事壞’正可促使其好,故‘亨’”。但這隻能說是算命先生玩的詭辯。所以,把這種“亨”字看作《周易》原為算卦書留下的痕跡而不予理睬,是對它最好的處理了,何必加以解說。
“汔”字有三解。①《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鄭玄注:“汔,幾也。”依此解,“汔濟”即幾近於濟之時,從而這卦辭是說:小狐狸在渡河快要達到對岸時沾濕了尾巴,以致終於沒有渡過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無攸利”。②《釋文》:“汔,《說文》:‘水涸也。’”《廣雅·釋詁一》:“汔,盡也。”這樣,本卦辭是說,小狐狸以為河水幹涸了,於是決定渡河,結果因判斷錯誤而沾濕了尾巴,沒有渡成,未能得利。③程頤說:“汔,當為仡,壯勇之狀。《書》曰:仡仡勇夫。小狐果於濟,則濡其尾而不能濟也。未濟之時,求濟之道,當致懼則能亨。若如小狐之果,則不能濟也。既不能濟,無所利矣。”從喻義看,一解是說做事要善始善終,避免功敗垂成;二解強調事前要調查研究,不可急於求成,以致犯下咎由自取的大錯;三解與二解大致相同,但重在教人要力戒逞勇逞能,務必謙虛謹慎。孤立地看,都可以通,有人就先作第一解,後又介紹第二解,並說“亦通”。我則要說:從爻辭的內容看,第一解最為可取。
初六:濡其尾,吝。既濟卦初爻說:“曳其輪,濡其尾,無咎。”本卦把它的兩句敘事辭分別作為第二爻和初爻的爻辭,又對“濡其尾”作“吝”的評價,是出於哪種考慮?對此,陳、趙二先生說:“《既濟》之初在於守成,故濕尾不進而無咎;《未濟》之初在於求濟,故濕尾不進而有咎。時不同也。”這解釋得很好,但我要補充說:這話是承接著卦辭說下來的,即“濡其尾”是重複卦辭中的這一句,這條爻辭是要借這句話的象征意義,對聽話者作教誨,因此隻看重它的抽象意義——做事功虧一簣,竟於幾成而敗之,是很令人遺憾的,完全忽視了“濡者”是誰。高亨先生隻著眼於對人的教誨意義,所以注此爻時一開頭就指出:“此指人渡水而言。”講人渡水為什麼要用並且可以用“濡其尾”來比喻功敗垂成,不同前文聯係是解釋不清的。也有人隻顧“濡其尾”的原意,把這條爻辭翻譯為:“小狐狸渡河被沾濕尾巴有所憾惜。”明明是講人渡水,又未交代這句話是作比喻,還用“小狐”做“渡”的主語,就似乎下一爻也是說小狐“曳其輪”了,這自然更加不妥。
“濡其尾”乃是結果,與“未濟”的意思相聯係,當是指“事未成”,從“吝”的評語看,則必是指快要成了卻終於未成——辦事總有過程,處在過程之中都是“未成”,故不能一般地說“未成即有吝”。因此,既然這一爻未提“汔濟”,就不要去設想“濡其尾”的原因究竟是認識錯誤還是逞勇之類的品德缺陷,而隻著眼於功敗垂成這個結果本身。如果認為本卦初爻也起點明全卦主旨的作用,那麼,本卦就隻是教誨說:做事要有始有終,務求避免功虧一簣的遺憾。就是根據這一點,我認定對卦辭中的“汔”字,以采取前述第一種理解為好。
九二:曳其輪,貞吉。這個“曳其輪”的背景是“未濟”,故目的當是“濟”得更好更快一點,所以有人翻譯為:“向後拖曳車輪(不使猛行)”,就其體認的“方向”而言,是正確的,但又太拘泥於“曳”字的“向後拖”的含義了。這裏應是著眼於濟得太快就可能出事故,反而欲速則不達,甚或前功盡棄,所以“曳其輪”的實際含義應是“扶住車輪,適當控製速度,以求車子走得又快又安全”的意思。堅持這樣做自然效果好(“貞吉”)。就文字而言,“曳”是“牽引”義,即使規定了方向是朝向牽引者,當車輪往東倒時,你在西邊去“曳”它,也是說的“扶住”它使它歸正。故而上述理解在字麵上並非說不過去。可見這條爻辭是對上一爻作補充:要避免功敗垂成的結局,就要時刻小心謹慎地把握車輪的運轉狀況和前進速度。“車輪”在這裏仍然是喻指社會變革的組織者和發動者,也即國家政權,所以這還是在教誨侯王君主擴張權勢時應注意什麼,並非對個人行事作一般方法論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