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比較研究方法
這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其目的在於區分異同,權衡優劣,取長補短。它既適合於空間序列,又適合於時間序列,可以全麵比較,也可以單項比較。通過對不同行政製度、行政模式、行政體製或單項的組織、人事、決策等的比較,從中吸取有益的東西和把握行政活動中反映出的發展趨向。
3.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始於醫學教學和法學教學。由於案例最集中、典型地反映著客觀實際,在行政學研究中,通過典型而真實的案例,再現行政活動的過程,從中對行政理念、行政行為、行政方法等進行係統深入地分析,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以深刻理解和總結行政管理理論,促進行政管理理論的發展。
4.經濟學分析方法
這是近年來行政學研究中逐漸應用的方法。主要是運用經濟學的分析工具,如個體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交易費用、邊際分析、博弈論等分析行政決策、行政行為等行政活動。經濟分析方法拓寬了行政學的研究視野,但在運用時需要注意經濟活動與行政活動的本質區別。
5.規範分析方法
又稱理論分析方法,是以一定的理念、價值前提所確定的“應當如何”的應然性為標準,去評判是非曲直。規範分析法注重價值賦予,相信存在著衡量人類行為公正、合理與否的價值準則。但是由於人們價值觀、意識形態的差異,“應然性”的價值標準常常出現分歧,引發出價值的不確定性。
此外,還有利益分析方法、法規分析法、調查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模擬分析方法、曆史分析方法等,在學習和研究行政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思 考 題
1.簡析政治行政觀與管理行政觀。
2.行政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特點。
3.行政學與政治學、企業管理學、行政法學和社會學的相互關係。
4.社會契約論的基本思想及其對公共行政理論的意義。
5.傳統公共行政模式的要義及其評析。
6.民主行政理論的基本觀點及其評析。
7.協商民主理論的主要觀點及其對公共管理的意義。
8.結合公共行政理論的演進試述公共行政的現代發展趨勢。
§§第二章 行政職能
內容提要
在社會生活日趨複雜、政府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的現代社會,在當代西方國家進行的以調整政府職能為特征的行政改革中,在中國政府著力轉變職能,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過程中,研討政府職能的定位、職能結構、政府職能的調整與轉變,以及與此相關的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無疑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學習重點
1.政府職能的理論和實踐
2.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3.行政職能的基本內容
4.政府職能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