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政管理的總體目標是追求效率、實現公平和保持穩定。
首先,通過公共財政管理,旨在向公眾提供一視同仁的服務,滿足社會公共的需求,實現政府支配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場效率損失最小化的有機結合,進而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均衡發展。
其次,通過公共財政管理,旨在有效地對國民收入、社會財富和社會福利進行再分配,從而縮小人們在個人收入、財富積累上的分化和差距,為社會最貧困階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實現社會的基本公平。
再次,通過公共財政管理,有效地保持社會總供求的基本平衡,實現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及國際收支平衡,維持經濟景氣,避免經濟波動。
四、公共財政管理的地位
公共財政管理在行政管理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歐美各國,財政管理部門是政府機構中最引人注目的部門,往往處於核心的地位。財政管理部門的首長,被認為是最有實權的官員之一。在各大學中,公共財政管理(publicfi-nanceadministration)幾乎都被列為 MPA項目的核心課程。公共財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公共財政管理是公共資源的直接管理,這就必然決定了它在政府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眾所周知,現代政府的經濟職能之一,就是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和促進社會公平,而這隻有通過對社會資源的重新配置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才能實現。因此,公共財政管理的方式、水平如何,將直接關係到政府職能實現程度的高低。
其次,任何公共財政管理活動都離不開經費的支持,經費預算是否合理,對公共管理的效能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與此同時,資金分配者的角色,也使公共財政管理部門處於公共組織權利的交彙點上,成為公共權利體係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例如,在西方國家,公共財政管理往往成為立法部門與行政部門鬥爭的“競技場”。
再次,公共財政管理是一個製度創新、技術創新潛力最大的領域。公共財政管理是一個變動性很大的領域,不管哪個財政年度,財政收支都不會完全相同,公共財政管理方式、力度也不會完全一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的政策措施往往千姿百態、多種多樣,這就使得公共財政管理領域存在著更多的製度創新、技術創新的需求,並以一係列創新成果顯現出它的活力。
最後,公共財政的變革往往成為公共管理重大變革的先導。綜觀近三四十年公共管理產生和發展的曆史,公共財政管理是其中最富活力的領域,幾乎它的每一次變革都會給公共管理領域帶來深刻的影響。例如,風靡20世紀60年代的“規劃—計劃—預算製度”(PPBS)運動,使得係統理論、運籌學、經濟學方法、政策分析等在公共管理領域獲得了全麵應用,促使公共管理發生了重大的思維變革。20世紀70年代以來,績效管理的推廣,直接引起了方興未艾的新公共管理運動,對公共財政支出的績效要求帶來了公共組織行為市場化的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