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求完美到追求勝出乃至征服、壓倒他人,這不僅僅是體育精神的蛻變,而是整個價值觀念演變的結果。代表了這種演變趨勢的一個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尼采。尼采的“權力意誌”理論是對西方傳統價值觀念的否定和重估。盡管尼采的理論帶著十足的貴族氣,但當他說“人是應當被超越的”時,所啟示、激勵的卻不僅僅是少數自命不凡的“超人”,而是整個世界。對於19世紀以前的古典社會,尼采無疑是一個叛逆者;而對於20世紀平民化了的社會中人來說就不同了,他的“超人”不再是一個僅僅屬於文化精英的理想人格。每一個人似乎都具有了重估價值的權力,每一個人都希望有機會說:“我是最出色的!”所謂“更快、更高、更強”就是在向人們昭示這樣一條通向“超人”的途徑。
按照席勒關於遊戲理論的思路,追求勝出的衝動是一種很正常的感性需要,包括體育在內的遊戲活動應當提供表現這種感性衝動的形式。古希臘人在讚美體育運動帶給人們強壯、健美、聰明等品質的同時,也同樣推崇體育競賽的競爭精神。當然,循著席勒的理論思路可以得出的認識是,追求征服、壓倒別人的衝動如同對其他物質的、感性的需要一樣,都是非理性的、因而也是無法饜足的衝動,隻能通過理性的形式加以組織和使之升華。體育活動當然是在提供一種組織感性衝動的形式,以使這種非理性的衝動理性化,或者用席勒的話來說,就叫做“用形式征服素材”。古代奧林匹克運動員的形象正是用美的形式征服感性衝動“素材”的表現。而在現代體育運動的發展過程中,對抗、競爭的水準不斷上升,打破了傳統上賦予體育活動的全麵、健康、和諧發展人格的觀念,使之逐漸走向了片麵地、甚至是畸形地發展人的對抗能力的方向。
奧威爾對體育精神的質疑與大多數人對體育活動的讚美背道而馳,聽上去令人很不舒服,而且事實上他的觀點也的確不無偏激之處。但無論如何,這種批判畢竟有助於使我們對當代人的體育活動有更全麵的認識。盡管人們都把體育視為一種高尚的文化活動,事實上在各個層次、類型的體育活動中都免不了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醜聞發生:幕後交易、不公平競爭、興奮劑等等在今天的體育活動中幾乎成了不可或缺的成分。人們在斥責這些行為違背體育精神時往往很少想到,正是當代人的體育精神本身埋藏著這一切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