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這個調查結果並不怎麼驚人,應當說這是在人們預料之中的結論。作為大眾娛樂的心理內容之一的性興趣主要是男人的興趣,這一點是不應該有疑問的。盡管男女平等乃至女權主義的口號和運動已經進行了一個世紀以上,這個世界基本上還是一個男權主義的世界。在男權主張趨向銷聲匿跡的時候,常常不是意味著女權的勝利,而是意味著男權以整個社會意誌、興趣的代表出現了。在大眾娛樂活動乃至整個大眾生活中的“異性”概念,其實所指的就是女性。性興趣歸根到底是男權文化的興趣。
性別歧視是曆史文化的產物,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男女之間心理-生理差異在文化中的表現。中國和外國古代的先知、聖賢和哲人們,無論他們在其他方麵表現得多麼睿智深刻和獨立不羈,在談到男女性別差異的問題時永遠是眾口一詞,認為女性的弱點和從屬地位是天生的、不可改變也不應改變的事實。這種男子中心主義的思想觀念影響到審美和娛樂的趣味,在西方便產生了以女性形體的欣賞為主的人體藝術,在中國則產生了欣賞“楚腰纖細掌中輕”的士大夫對歌伎娛樂的趣味。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今大眾娛樂活動中對女性的興趣不過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傳統。有什麼必要在今天又提出來大加撻伐呢?
應當注意的是,自上個世紀末以來,男女平等的觀念已逐漸成為文明世界的共識。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把女性視為附庸和玩物的觀點肯定會受到文明人的批判。然而,實際上男女平等的觀念隻是現代文明製造的一種理性假象。在人們的心理深處,女性仍然是男性的附庸和賞玩的對象。現代人在掩飾性別歧視的同時,卻把性別歧視泛化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麵。古人賞玩女性隻是各種娛樂活動之一種,而今人的性興趣卻以隱晦的方式滲透到了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中——廣告、賭彩、遊戲、社交、電影……總之,在當今的社會中,女性走向社會化的同時又在更廣泛、更隱晦的形式下成為被歧視、賞玩的對象。這個社會歸根到底仍然是一個男權的社會,盡管它已表現得比較隱晦而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