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洋月亮又來了(2 / 2)

正如我們的外國文學研究者一樣,由於資料缺乏,信息阻隔,語言障礙,文化差異,也未必對所研究的對象,談得上深入了解。那麼,外國人對中國當代恒河沙數的文學現象,能一清二楚麼?如果說,中國人過於缺乏自信,令人喪氣,反之,外國人的過於自信,也叫人討厭。挺主觀,挺霸道,總習慣於耳提麵命地指導別人,那些大小癟三,又如聆綸音地敬若神明,向他口袋裏的美元或邀請信不停地致意,於是這些洋人更堅信是拯救中國文學的上帝了。動不動以他的胃口決定中國文學的食譜,該吃這個,不該吃那個。而且那些幫腔的,也跟在屁股後頭起哄,哪怕外國人放個屁,也是香的。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七十年代末,有一位寫她哥哥或者弟弟的那篇童話的女作家,八十年代初,有一位或者數位像希望之星那樣發光的年輕詩人,似乎馬上就要穿上大禮服,到瑞典科學院去領獎了似的。由於外國人猛一下地看好,於是我們身邊的那些中國人也隨之鼓噪,一時間,沸沸揚揚,甚囂塵上。當然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管誰拿那幾十萬克朗呢?總之是中國人的光榮。十年等過去了,既未聽樓梯響,更不見人下樓。最近讀了劉心武先生的文章,才知道咱們連想得獎金的運作程序還沒弄清楚,白白翹盼了那麼多年。於是我就想,這些聒噪的應聲蟲也怪有意思,很像一名成語“吳牛喘月”那樣,隻要洋月亮一來,就情不自禁地要表演一通。

這也真是讓人納悶的,中國人究竟是怎麼回事?五口通商以後,馬上就有買辦;洋槍洋炮一響,必然會有走狗;皇軍下鄉掃蕩,哪能少了漢奸;喝了幾口洋墨水,難免假洋鬼子。

我在懷疑,大清帝國閉關鎖國多少年,終於在大沽口,外國人把最後一道大門轟開。也許動靜大了些,把中國人弄蒙了。好象一個人半夜三更,正在熟睡之中,被一陣猛烈的砸門聲驚醒,接著氣勢洶洶的一群人,持槍弄棒,破門而入。因為毫無心理準備。嚇掉了魂,是不是因此坐下了對洋人心態不正常的病根?直至今日,洋月亮在文學界仍然很圓,不然,何以要去發現自己的文學新大陸呢?

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篇雜文,“說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蔑。”這自然是對的。不過我想,僅就這部分人而言,總有一天,能像魯迅先生所講:“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隻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

如果那樣的話,也許在這些人眼中,中國月亮和外國月亮一樣的圓,噪音說不定要少一點,那該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