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禪讓禮儀(2 / 2)

(1)禪讓者在其始祖廟召集群臣,頒布退位詔書或傳位詔書;說明禪讓情由,取得始祖的諒解,群臣的認可。

(2)禪讓者交出禦用璽寶、金綬。

(3)即位者登極,宣布改元。

(4)祭告天地宗社。

期間還要舉行一些禪讓慶賀典禮,如大赦、奏樂、即位者接受群臣朝賀等。

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時,就先於高廟召集群臣、公卿,行告祠禮,宣讀退位詔書說:我在位三十二年,天下一片混亂,幸而依賴祖先神靈的保佑,還能保全政權。然而上觀天文,下察民意,炎漢氣數已盡,國運當歸曹氏。這由曹操、曹丕兩代魏王的作為可以得到證實。大道盛行之時,應以天下為公,選舉賢德有才能的人治理天下,因此堯能不傳位給他的兒子,而傳位給賢能的舜,並且因此而千古流芳。我非常羨慕堯的所作所為,現在我想追隨帝堯的作為,把帝位禪讓給魏王。接著交出了禦用玉璽、金綬,請禦史大夫張音主持禪位儀式。曹丕假意推辭,不敢接受“禪讓”,諸公卿大臣們就反複上書勸說,認為這是“天意”,凡人不可違抗。為“順天應命”,曹丕隻好接受禪讓。命人在聚陽修築高壇。高壇築成後,曹丕登壇接受玉璽、金綬,公卿、列侯、將領、匈奴單於及其他少數民族部族的朝覲者數萬人陪同祭拜天地、五嶽、四瀆。當燎祭的煙氣升上天空時,曹丕說,皇帝臣丕冒昧地昭告皇皇後帝:漢王朝曆經二十四帝,延續四百二十六年,至今日,天下窮困,君臣、父子、夫妻三綱不立,五緯錯行,各種征祥符瑞都表明,漢家天下氣數已盡,魏家天下當立。漢獻帝認為應學習帝堯傳位給舜的做法,讓位給我曹丕。我曹丕害怕違背天命,想不接受,又不敢不接受。群臣、將士、萬民,甚至少數民族君長,都認為“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群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曹丕我隻好謹承天命,選擇吉日,與群臣登上高壇接受皇帝玉璽、金綬,並詔告於天神,企望神靈保佑萬民,讓我們大魏王朝世世代代永享天命。接著他宣布改漢獻帝延康元年為曹魏黃初元年,並大赦天下。群臣跪伏行三叩九拜大禮,山呼萬歲。曹丕走下高壇,儀仗車駕駛向皇宮。漢獻帝遷居山陽,稱山陽令。封禪儀式宣告結束。然後,沒過多久,司馬氏便演出一幕和曹氏篡漢一模一樣的“禪讓”醜劇。

此外,同一家庭內部,為爭奪王位,也要演出一出出“禪讓”的鬧劇。公元九七六年,因“黃袍加身”而做了皇帝的趙匡胤去世後,他的弟弟趙光義代替他的兒子登極為帝,打破了傳統禮法規定的皇位傳子的製度,給人類曆史留下了所謂“金匱遺書”、“燭光斧影”等疑案。唐太宗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射死哥哥李建成,逼父親李淵禪位於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