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金鳳降至城牆下時,禮部官員把詔書接入雲盤,再放到龍亭中,然後由專人將龍亭、香亭一並抬到禮部。禮部官員用黃紙把詔書刊印若幹份,派專使頒發全國各地,以便家喻戶曉。
3.2 大赦,也稱肆赦。中國古代每遇皇帝登極、禪位、巡幸或災變等重大事件時,都要通令全國頒發赦罪詔書。其中大赦是帶有普遍意義的赦免罪犯的活動,一般除十惡人犯(即犯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重大罪行的罪犯)不赦外,其他罪犯都要減等發落,或免予處分。曆代舉行大赦的儀式不盡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禦樓大赦,其儀式大致是:有關部門提前在準備舉行儀式的宮殿為參加儀式的皇帝設禦座,為親王、百官、藩國諸州朝貢使以及僧、道等人員設立專門位置。太常寺設宮懸、鉦鼓。
大赦這一天,刑部及早把將要赦免的囚犯姓名抄錄整齊,以備禦覽。三鼓過後,皇帝禦駕親臨宣赦宮殿,改換常服,參加儀式的所有人員各就各位,樂隊奏樂,皇帝登樓升坐禦座,丞相等高級官員侍立在皇帝身旁。所有的人員向皇帝行拜禮後複位,樂隊停止奏樂。刑部官員向皇帝跪奏赦免囚犯名單,侍臣接過名單送皇帝禦覽。皇帝禦覽一過後,侍臣宣布“承旨”,有關官員來到禦樓近前候旨。樂隊奏樂,侍臣宣布大赦儀開始,立金雞,樂隊停止奏樂,太常寺官員擊鼓聚集將要赦免的囚犯。少府監在禦樓的東南角立起雞竿,並命令四名雜耍藝人從竿的四麵爭著攀上竿頂,取出雞口中所含的絳幡,先攀上竿頂者可得到絳幡。此後,禦樓之上的有關辦事人員用朱絲繩穿好一個木製的仙鶴,讓一名道士帶著詔書乘鶴沿繩下樓,有關部門的官員從道士身上取出詔書,放到事先設立好的詔書案上。宣詔官從案上拿起詔書,麵向北高聲宣布:“有製。”文武百官行拜禮。宣詔官高聲宣讀大赦詔書。讀完後將詔書交給刑部侍郎,刑部侍郎按名單釋放應釋放的囚犯。所有參加儀式的人員都向皇帝致賀並高聲歡呼“萬歲”,接著舞蹈。舉行大赦禮儀時動用的儀仗規模都比較浩大,如宋真宗時舉行大赦所用的儀仗人員就多達四千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