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說服別人,攻哪都不如攻心最有效(3)(1 / 3)

戰國時,有一次,齊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到野外打獵。魏惠王問:“齊國有寶貝嗎?”

齊威王答道:“沒有。”

魏惠王聽後,得意地說:“我的國家雖小,尚且有直徑一寸大的珍珠,發出的光能照亮車前車後十二輛車,這樣的珠子共有十顆,難道憑齊國如此大國,竟沒有寶貝?”

齊威王一聽,別有意味地回答道:“我確定寶貝的標準,與大王您很不相同。我有個大臣叫檀,派他守南城,楚國人就不敢來犯,泅水流域的十二個諸侯都來朝拜我國。我有個大臣叫盼子,派他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東來黃河捕魚。我有個官吏叫黔夫,派他守徐州,燕國人對著徐州的北門祭拜求福,趙國人對著徐州的西門祭拜求福,遷移而求從屬齊國的有七千多戶。我有個大臣叫種首,派他警備盜賊,做到了道不拾遺。這四個大臣,他們的光輝將光照千裏,豈止十二輛車呢?”

齊威王這段話,既是對魏惠王有力的回答,使他羞愧難言,同時,更是對自己臣下的高度讚揚。

正是通過諸如此類巧妙得當的讚揚,齊威王在收籠人心方麵做得非常出色,使一大批諸如田忌、孫臏、淳子登等傑出人才,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為其效勞。於是,齊國大治,出現了“坐朝廷之上,四國朝之”的局麵。

一個公司裏的小職員,上班經常遲到,下班老是提前開溜。主任多次找他麵談,誠心誠意地希望他能改掉這種散漫的作風。他當時答應得好好的,可是一轉眼就忘得一幹二淨。主任也試著用批評和罰款的方式逼他改變,但效果很不理想。

後來,主任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並決定試一試。主任當著全公司員工的麵,任命他為小組組長,負責班組的工作安排以及每日考勤。其他人一聽,覺得很奇怪,都以為主任在開玩笑。

這個職員起初也不肯幹,以為主任是在諷刺自己。但是,主任卻是認真的,並且是誠心誠意的。因此,他就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任務,別人也抱著看笑話的心態,想看看這個人到底能把這個組帶成什麼樣。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個職員自從做了組長之後,不僅處理好了組內的日常事務,還改掉了以前的壞習慣,上班不再遲到,下班也不再提前開溜。並且,在公司一年一度的評選中,這個職員被評為最優秀的組長。

在這個故事中,主任采用兩種方式對這一員工進行說服:第一種是勸告和懲罰,第二種是充分地給予其重視,讓他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從而注意自己的影響。而第二種方式,是使那些沒有責任心的人恢複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好辦法。

正像那位職員一樣,在他還是一個小職員時,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別人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因此,他不把主任的勸告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但是,當他升為組長時,他就會明白自己是重要的,自己得為整個小組負起責任,今後,自己代表的將不再是一個小小的職員,而是一個小組。

這種思想轉變,會促使他改變作風,即,他不再遲到,也不再早退。相反,他工作得非常努力,成為了最優秀的組長。主任通過這種方式,不僅達到了說服的目的,還取得了令自己也想不到的效果。

俗話說得好,人心都是肉長的。當一個人感到別人對自己是尊重和友好的時候,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感動,也會尊重對方,重視別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