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瑪麗化妝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瑪麗,在談到自己說服員工的方式時說:“當我看見某個人,我就會想到對方內心的想法:我是最重要的,你能看到嗎?因此,我就立即順應這個信號,而每次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發生。”
因此,在對人進行說服時,一定要充分重視對方,並準確地向對方傳達自己的這種想法。這樣,就可以使對方在接受你的尊重的同時,很自然地接受你的建議。
以柔克剛俘獲對方的心
俗話說,軟繩子捆得住硬柴火。采用以柔克剛的手法,是對付強硬分子的上策。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已家喻戶曉。諸葛亮之所以這麼麻煩,就是想用以柔克剛的手法俘獲孟獲的心,讓其心甘情願地歸順蜀國。
劉備剛剛去世,南中就傳來了諸多首領造反的消息。因為南中對蜀國非常重要,關係著其收複中原、統一天下的計劃,因此,諸葛亮決定親自出征。出征前,諸葛亮采納了參軍馬謖的建議,即出征的目的不是為了將那些叛亂分子斬盡殺絕,而是要他們歸順蜀漢,以後不再叛亂。這就叫“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諸葛亮出兵不久,叛軍內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孟獲做了主帥。由於孟獲在當地群眾中有一定的威望,當地的少數民族和漢族都服從他的指揮,因此,諸葛亮下令不準殺害他,一定要捉活的。
交戰不久,孟獲便被活捉了。當他被帶到大營時,諸葛亮問道:“蜀漢對你們不錯,為什麼還要造反?”接著,又帶著孟獲參觀了蜀軍軍營。孟獲看到蜀軍陣營整肅、軍紀嚴明、士氣旺盛,心裏暗暗佩服,但嘴上並不服氣。他說:“我不是被打敗的,隻是不知虛實,中了你們的埋伏,才被捉的。現在看了你們的軍隊,也不過如此,真要硬打硬拚,你們也不一定會取勝。”諸葛亮笑道:“既然如此,就先放你回去,等你整頓好軍隊,再來打一仗吧。”然後,吩咐士兵們準備酒席,招待孟獲大吃了一頓,把他放了。
孟獲回去之後,又連續和諸葛亮打了六次仗,又被活捉了六次。最後一次被擒時,諸葛亮讓士兵傳信:丞相沒臉再見你了,讓你回去整頓軍馬,再來決一勝負。
孟獲想了很久說:“七擒七縱,自古沒有的事情。丞相給了我這麼大的麵子,我雖沒讀過幾本書,也知道做人的道理,怎麼能不給丞相麵子呢?”說完,跪在地上,淚流滿麵地說,“丞相天威,我們再也不敢造反了。”
諸葛亮非常高興,趕緊把孟獲扶了起來,設酒宴款待。最後,又客客氣氣地把孟獲送出營門,讓他回去了。
至此,諸葛亮采用以柔克剛的手法,最終感動了孟獲,讓他主動放棄了造反的念頭。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對於那些頑固的對手,不能使用強硬的手段以硬碰硬,這樣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就像在這個故事中,如果諸葛亮第一次就殺死了孟獲,隻能使南中暫時得到安寧,等大軍一退,可能會有更多的人造反,對蜀國是很不利的。
俗話說,軟繩子捆得住硬柴火。采用以柔克剛的手法,是對付強硬分子的上策。孟獲七次成為諸葛亮的手下敗將,本來應該被處死。但諸葛亮不但沒有殺他,甚至沒有羞辱他,還以貴賓的禮儀接待他,給了他莫大的麵子。因此,孟獲作為大老粗,從心裏對諸葛亮佩服之至,又怎麼會不降呢?
諸葛亮本意是想說服孟獲歸降,但他知道靠嘴是說服不了的,所以他就采用以柔克剛的手法,俘獲了孟獲的心——心都被俘獲了,人自然就歸順了。這比單純靠嘴去說服高明多了,諸葛亮這一招堪稱說服術中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