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選準了突破口,說服別人就很容易(1)(3 / 3)

張儀見到楚懷王後,開門見山地說:“我在楚國一點作為都沒有,因此想到晉國去看看,不知大王可否同意。”

楚懷王連想都沒想,直接說:“那你就走吧。”

張儀又問:“不知大王想得到晉國的什麼東西?做臣子的願為大王帶回。”

楚懷王不屑地說:“我國什麼都有,不需要別國的東西。”

“那美女呢?”張儀走近一步,輕聲說。

楚懷王愣住了。張儀見其已經動心,趕忙說:“大王知道,鄭、周兩地多有美女,並且像仙女下凡一般,一個比一個漂亮。”

楚懷王本是個好色之徒,這下被擊中了要害,立刻精神煥發,忙說:“楚國是個偏僻小國,美女自然無法跟中原相比,你如果能帶回美女,我自然喜歡。”

於是,楚懷王給了張儀很多金銀珠寶作為路費。而張儀,將這些財產全部分發給那些想離開楚國的謀士們。

張儀要從中原帶回美女的消息不脛而走,不久,就傳進了南後和鄭袖的耳朵裏。

幾天後,南後派人帶著重禮到張儀的府上拜訪,侍者說道:“南後聽說先生要去晉國,特命小人送來黃金一千兩,請先生一定收下,權且作為路上的盤纏。”南後的侍者剛走,鄭袖也派使者來訪,並送來了黃金五千兩。

張儀心裏自然明白,南後、鄭袖之所以給自己送如此厚重的大禮,無非是希望他不要從晉國帶回來美女。

在這個例子中,張儀見楚懷王的真正目的,是要“工資”的。如果直接說,楚懷王可能不會這麼痛快更不會這麼大方,並且,即使給了,張儀的麵子上也無光。而聰明的張儀抓住楚懷王迷戀女色的弱點,繞了個圈,不要錢,而獻美女。這就是偏往痛處捅,不怕不上鉤。楚懷王一下就動心了,馬上給了他大量的金銀珠寶。而南後和鄭袖一聽張儀要從晉國帶回美女,害怕自己失寵,自然著急,於是也趕快派人向張儀行賄。由此,張儀做到了一箭雙雕,成功地擊中了對方的弱點,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看準並操縱對方的心理進行說服

有一年,一個在中國旅遊的外國人上街買東西,有些小孩子因未見過洋人,便追隨著他。洋人很惱火,手拿棍子打那些孩子。有一個孩子躲閃不及,被打中太陽穴,沒多久就死了。

一邊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一邊又是不敢得罪的外國人,因此,衙門中的人都感到棘手,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個案子。

晚清時期,湖南有個道台叫單舟泉。這人善於觀察,辦起事來麵麵俱到,因此,大小官員都很佩服他,朝廷也非常器重他。

小孩兒的父母當然不肯罷休,就和鄰居們一齊上來,要把那個外國人扭送到官府。外國人則舉起棍子亂打,連旁邊看的人都被打傷幾個。這樣,激起公憤,大家一齊上前,捉住那外國人,用繩子將他捆了起來,送到衙門。

此事確實難辦,大家冥思苦想了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最後,不得不請單道台親自出麵。單道台有著豐富的辦案經驗,他一出手,就把這件事給辦得利利落落。

一方麵,他認為湖南闊人很多,而且民風開放,如果辦得不好,他們會起來說話,或者聚眾為難外國人,到那時,想處治外國人做不到,而不處治也辦不到。因此,不如先把官場上為難的情形告訴他們,請他們出來幫忙解決難題。隻要紳士、百姓共同出動,出麵同外國領事硬爭,形成僵持局麵,外國領事看見老百姓行動起來,就會害怕,因為洋人怕百姓。到這時,再由官府出麵,去勸服百姓,叫百姓不要鬧。因為百姓怕官,所以他們也會聽話。而外國領事見他勸服了老百姓,也會感謝官府。

打好主意後,他馬上去拜會幾個有權勢的鄉紳,要他們齊心合力與領事爭辯。倘若爭贏了,不但能為百姓伸冤,而且為國家爭了麵子。

此話傳出去,大家都說單道台是一個好官,能維護百姓利益。他又來到領事處,告訴領事,如果案子判輕了,恐怕百姓不服。外國領事聽他這麼說,又看著外麵聚集的人群,果真感到害怕。

此時,單道台又安慰領事說:“其實領事也不必太害怕,隻要判決適當,我盡力去做百姓的工作,不會讓他們胡鬧。”

案子判了下來,雖然也是虎頭蛇尾,但單道台卻三麵得到好處:撫台誇他處理得好,會辦事;領事心裏感激他勸退百姓,沒有鬧出事來,於是替他講好話;而百姓們,也一致覺得他是維護大家的,認為他是個好官、清官。

在這個例子中,單道台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在於他能夠很好地抓住人們的心理,並且善於操縱這些心理。他看準鄉紳、領事、百姓心裏的想法,知道怎樣處理可以使各方都受益。這樣,單道台不僅解決了這個棘手的案子,而且使各方都心甘情願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議。

故意顯示自己的缺點來拉近彼此距離

在一群成績不好的學生麵前,故意寫錯一個簡單的字,或故意說錯一句話,讓學生們認為老師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或者在那些自卑的人的麵前,故意說這件事情自己恐怕做不好,讓他知道別人也有失去信心的時候,從而會使雙方的關係更為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