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用事實和氣勢壓倒對方,迫使其信服(1)(2 / 3)

以上這個例子,清楚說明了不給對方留下一個清晰的印象,是難以成功說服他人的道理。為了說服他人,自己也必須先整理出一個明確的印象。通過自己對該“印象”的描述,才能讓對方也產生置身其中的感受。如果自己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印象,怎麼可能描繪出生動的畫麵來打動對方,激起對方行動的欲望呢?

那麼,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印象具體化呢?首先,必須牢牢記住說服的最終目的與首要目標。具體而言,你必須讓對方明了,他應該做什麼、做到何種程度最好等等。隻要能有條不紊地交代清楚,就能夠完美地建構出能貫穿說服過程的基本思路。有了基本的思路,就能夠保持說服的連貫性和統一性,自然也就備齊所有勸說的基本條件了。

唯有在你確定最終目的與第一方針之後,才能敏銳地揣測到對方可能提出的問題,進而認真地思索如何說服他人的策略,靈感自然也跟著源源不斷。

先聲奪人令對方不能不低頭

在生活中,很多人一聽要與強敵對陣,內心就會立刻恐慌起來,或者臨陣脫逃。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如果你在對陣時能夠先發製人,就會減輕自己的這種壓力,並且會增加對方的心理壓力。這樣,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有一次,美國洛杉磯的華裔商人陳東,在香港繁榮集團購買了一批景泰藍,言明一半付現金,一半付一個月期票。交易那天,陳東卻不出麵,派來兒子陳小東。

一個月後,期票到期了,銀行卻退了票。幾經聯係,陳東一推再推,後來索性連電話都不接了,繁榮集團這才知道上了圈套。

集團老板陳玉書說:“除非他永遠縮在美國,不在香港做生意,隻要他來香港,我一定會讓他把錢交出來。”陳玉書廣布眼線,察看陳東的消息。

終於有一天,陳東來到了香港。陳玉書馬上派人同他聯係,並以鳥獸景泰藍優惠售價為誘餌,將陳東請到了自己的公司。

當陳東剛在沙發上坐下,陳玉書從外邊一腳把房門踹開,大聲說道:“陳東,你上當了!”這時,陳東臉色大變,愣在了那裏。

“你既然來了,就讓我處置你吧。”陳玉書把手伸向他的麵前,說道,“我的錢呢?”

“我沒欠你的錢,是我兒子欠的。”陳東狡辯道。

“不是你在電話裏答應,我怎麼會讓你兒子取貨?”

“兒子欠債,要老子還錢,這不符合美國法律!”

“現在你是在香港!你今天要是不還錢,就別想走出這個門!”陳玉書厲聲說道,“我們這些人是講道理的,對不講理的人我們總有辦法處理。你知道我是混出來的!”

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這時,陳東冷汗直流,用手摸摸胸口,又忙掏藥,看樣子心髒有點不妥。

陳玉書對陳東說:“你不用怕,隻要你還了我的錢,我自然會放了你,也絕對不會傷害你,否則,後果很難說。”

陳東知道抵賴是無用的,詭計也施不上了,隻得乖乖地打電話給一個珠寶商人,叫他開支票。

在這個例子中,陳玉書之所以能夠取勝,是因為他在恐嚇時先發製人,占據了心理優勢,在對壘中取得先機。中國有句俗語,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先下手的人總能占據優勢,或是地理上的,或是心理上的,而後下手的人,相對來說就比較被動,被動就要挨打。因此說,先發製人不管是用在說服別人,還是別的什麼地方,都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同樣,在說服時,也可以用這種方式。隻要你能夠先聲奪人,占據心理優勢,那麼,對方就會認真考慮你的建議或者要求,而如果你能夠配以步步緊逼,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你的目的就可以很快地達到了。

在對方的信譽問題上做文章迫使其就範

在欠款單位進行其他業務時,以己為證,故意指責他的信譽,就會使對方不得不還債。要知道,做生意的人都不想被指責不守信譽,這樣會因小失大,到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小靳去湖南推銷產品,很快便與百貨批發公司簽訂了18萬元的供貨合同。發貨後,等了很長時間,貨款卻始終沒能寄到。

廠長因此很惱火,讓小靳前去討債,並且聲稱,如果討不回來,就讓他調離本職工作。

小靳來到百貨公司,業務部淩主任拉住他訴了一通苦,說明暫時無還款能力。小靳心裏明白,這隻是不想還款的借口罷了,批發公司天天賣貨,天天進款,怎麼會無力還款呢?

於是,小靳決定使用討債的老辦法,即打“持久戰”。就這樣過了十來天,淩主任熱情有餘,就是不還賬,小靳心裏不禁急了起來。他想,要是再這樣下去,自己非敗下陣來不可,一定得想個好辦法。

這天,又有一個業務員來推銷產品,該產品在此地銷路很好。並且,小靳還知道,百貨公司倉庫裏這種貨早已斷檔。

淩主任見有貨上門,心裏十分高興,很快又與來推銷產品的小趙簽了合同,而且在合同之外又另簽了一份協議書,內中規定,淩主任的百貨公司今後長期為該產品在湖南的總經銷單位,他是想把這項產品“獨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