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瑞叫他幫忙照看一下自己的小孩兒時,他說:“可以。”
瑪瑞安要他為她的派對做張海報時,他說:“沒問題!”
他的特點是幾乎從不說“不”。而別克在這方麵的風格習慣卻與詹姆斯大不相同。
早上,露茜阿姨打電話來,問別克能不能陪她一起去看“索斯比”拍賣中國的古董。別克說:“不!”
中午,社區報紙打電話,問別克能不能為他們的征文頒獎。別克說:“不!”
下午,聖若望大學的學生打電話來,問他能不能參加周末的餐會。他說:“不!”
晚上,《華盛頓晚報》傳真過來,問別克能不能寫個專欄。他說:“不!”
當詹姆斯說四個“是”的時候,別克說了四個“不”。
你或許要認為,別克有點不近人情,可當事人並沒有這種感覺,因為他很講究方式和技巧。當他說第一個“不”時,同時告訴了她:“下次拍賣古董,我會去。至於今天,因為我對家具、器物、玉石的了解不多,很難提出好的建議。”
當別克說第二個“不”時,他說:“因為我已經做了評審,貴報又在最近連著刊登我的新聞,且在一篇有關座談會的報道中讚美我,而批評了別人。如果再去頒獎,怕要引人猜測,顯得有失客觀。”
當他說第三個“不”時,他說:“因為近來有坐骨神經痛之苦,必須在硬椅子上直挺挺地坐著,像是挨罰一般,而且不耐久坐,為免煞風景,以後再找機會。”
當他說第四個“不”時,他以傳真告訴對方:“最近剛剛寄出一篇文章,專欄等以後有空再寫。”
別克說了“不”,但是說得委婉。他確實拒絕了,但拒絕得有理。因此能夠取得對方的諒解,自己也落得清閑,而不像詹姆斯那樣使自己睡眠不足。
隻有充滿自信與原則的人知道說“不”,也隻有別人知道你有說“不”的原則之後,才會信任你所說的“不”。當你委婉地道出你的苦衷、說出你的原則,必能獲得朋友的諒解,贏得對方尊重。
把話說到點子上說到對方的心坎上
生活中,我們在說服別人時,一定要注意語言技巧的運用,一定要把話說到點子上,說到對方的心坎上,這樣,說服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說服別人時,運用合適的方式固然重要,但也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技巧,將話說到點子上,說到對方的心坎上。這樣,對方才會覺得你說得有理,從而樂意接受你的建議。
在一條車水馬龍的大馬路邊上,圍了一大群人。走上去一看,原來是一對年輕夫妻在吵架。男的有三十來歲,戴副眼鏡,模樣斯斯文文的,像個高校教師。女的麵容憔悴,哭得十分傷心,吵著要撞汽車尋死。
丈夫大聲責罵妻子“沒知識,跑到大馬路上當眾出醜”,並且越罵越凶,越罵越難聽。妻子則越哭越響,一旁也有人在勸,可根本不頂用。
這時,有位老人走上前,拍了拍那個男的肩膀,說:“你戴副眼鏡,看起來像個有文化有知識的人。你有知識,就不要悶在肚子裏,要拿出來用——”老人故意把“用”字拉得很長,並且說得很響。那男的聽到了這話,頓時覺得很慚愧,不罵了,站在那裏發愣。
老人看男的似有所悟,又接著說:“你既然這麼有知識,就應該用你的知識來說服你妻子,怎麼可以張口就罵呢?這樣做,不是辱沒了你的知識嗎?你們還是先找個地方,冷靜下來,然後再好好地談一談吧。別在大街上這樣,讓人看了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