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是說不清楚的,特別是一些深奧的、嚴肅的問題,如果隻就事論事的話,隻會讓雙方感到厭倦。比如,當你試圖向自己的小孩子講述人生的真諦時,如果你隻說人生如何玄妙、如何深不可測,不僅讓孩子聽得雲裏霧裏,搞不清東南西北,還會讓你自己也掉入迷團,不知所雲。此時,不妨用一些簡單有趣的小試驗,讓孩子在嬉笑玩鬧中,很輕鬆地接受你的“布道”。
有些事是說不清楚的,特別是一些深奧的、嚴肅的問題,如果隻就事論事的話,隻會讓雙方感到厭倦。比如,當你試圖向自己的小孩子講述人生的真諦時,如果你隻說人生如何玄妙、如何深不可測,不僅讓孩子聽得雲裏霧裏,搞不清東南西北,還會讓你自己也掉入謎團,不知所雲。此時,不妨用一些簡單有趣的小試驗,讓孩子在嬉笑玩鬧中,很輕鬆地接受你的“布道”。
有位著名的畫家,至今仍記著自己小時候的一件小事。他經常說,是那件事改變了自己的一生,從那件小事中,他悟出了人生的一個大哲理。
這位畫家在讀中學時,非常貪玩。有一次,他因為連續多次曠課,被學校給予了嚴厲的處分,並通知了他的父親。這位父親得知此事後,並沒有責罵他。
晚飯後,父親找來一個塑料小漏鬥和一捧玉米種子。畫家很迷惑,不知父親到底要怎樣懲罰自己。這時,父親開口了:“來,咱們一起作一個有趣的試驗。”父親讓他把雙手放在下麵接著,自己撿起一粒種子投入漏鬥中,很自然地,種子順著漏鬥那細小的縫隙,滑到了畫家的手裏。就這樣,父親連續投了十幾次,他的手裏也就有了十幾粒種子。
正當他覺得好玩時,父親改變了策略,不再一粒一粒地投,而是抓起滿滿的一把玉米種子,一齊投入漏鬥裏。那個狹小的縫隙被玉米粒擠住了,竟一粒也掉不下來。
這時,父親放下漏鬥,意味深長地說:“這個漏鬥就代表著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那麼,每天你都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獲和快樂。可是,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件事情都做不好,也就是連一粒種子也收獲不到。”
聽完父親的解釋,畫家恍然大悟,羞愧地低下了頭。這件事雖然已過去了三十多年,但父親的話仍時時回響在畫家的耳邊:每天做好一件事,每天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獲和快樂!
在這個故事裏,這位父親用這件小事向兒子傳授了人生的一個大道理:人生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隻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才能走好人生這條路。而如果懶於職守,或者是操之過急,就很難達到人生的輝煌之頂。即便達到了,也是不光彩的。
試想,如果父親一開始就講述這樣的道理,譬如人生是個緩慢的過程,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之類的話,會讓孩子很迷茫,不知道什麼叫“一步一個腳印”,更不知道何謂“操之過急”。這樣,父親即便講上半天,孩子也未必明白一句,並且,孩子因為聽不懂,很容易產生抵抗心理,越聽越煩,越煩越不想聽,更別說接受了。
因此,在對別人講一些大道理時,一定不要講空話,這樣不僅不會達到目標,還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相反,你利用一些有趣的、簡單的小事情來譬喻,就會讓對方在聽完或做完這件小事情的同時,很好地領悟出其中蘊含的哲理。這樣,會讓你的說服很到位,對對方來說,甚至是刻骨銘心的。
要善於借題發揮從側麵說服
當對方說話不當,或者做了一些令自己不高興的事情時,如果當麵予以回擊,會讓雙方都尷尬,甚至會反目成仇。在這種情況下,不如先讓自己平靜下來,等找到合適的機會時,再借題發揮,讓對方也嚐嚐自己當時的滋味。這樣,就能讓對方很好地理解自己當時的不滿之情,從而不再如此對待自己。
有位妻子在縫紉機上縫東西時,她的丈夫站在一旁不住地指手畫腳,並不停地發表意見:“慢點……小心點……怎麼搞的,你的針都快斷了……把布向左邊拉一點,過了過了,再向右拉一點……你真是笨手笨腳。”
終於,妻子忍無可忍,生氣地說:“親愛的,你能不能不要多嘴?我會縫。”
“你當然會,親愛的,我隻是想讓你體驗一下,你平常教我拖地板時我的感受。”
在這裏,我們可以想象,當丈夫拖地時,妻子是如何在一旁指手畫腳的。而聰明的丈夫避免了與妻子的正麵衝突,當時沒有發作。後來,在妻子縫東西時,丈夫抓住這個機會,借題發揮,讓對方也體會一下受人驅使、聽人吆喝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