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退讓,學會退讓才會搞好人際關係。在說服別人時也是如此,與其與人據理力爭、寸步不讓,不如先退一步,在退中往往會反敗為勝,從而達到說服的目的。
主動地自我批評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如果我們先承認自己的錯誤,有時會使對方感到良心不安,從而將對你的怨恨變為友愛、批評變為表揚。承認錯誤的過程其實也就是為自己辯解的過程,我們的真誠與主動會讓對方從心裏與我們拉近距離,最終理解我們的處境,接受我們的觀點。
畫家弗迪南德·沃倫正是采用這種方法,使買他畫的人無法與之爭辯,並最終由憤怒、埋怨變得寬容大度。
畫廣告畫和為出版社畫畫,要求準確、認真,這一點很重要。因此,當有些編輯要求畫家按他的意圖馬上創作一幅畫時,作品的質量就很難保證,因為難免有一些細微的錯誤。
弗迪南德曾為一家出版社畫過畫,而這家出版社的編輯是一位喜歡吹毛求疵的家夥。每當這位編輯對弗迪南德的畫大加批評時,弗迪南德就離開他的辦公室,躲得遠遠的。這倒不是因為弗迪南德對他提出的批評不滿,而是對他的這種態度和方式感到氣憤。
有一次,編輯要弗迪南德在短時間內給他創作一幅畫,弗迪南德抓緊時間把畫畫好了,並親自送到了編輯的辦公室。一進辦公室,弗迪南德就發覺編輯對自己懷有敵意。於是,在談創作這幅畫的過程之前,弗迪南德用學到的方法先作了自我批評。
他說:“先生,如果這幅畫確實像你所說——我畫錯了,我沒有理由為自己辯護,我承認錯誤。我長期應約為你作畫,發生錯誤是不應該的,我很內疚。”
出乎弗迪南德的意料,編輯立即改口為他開脫:“你說得對,但這不是什麼嚴重錯誤,隻是……”
弗迪南德打斷了他的話,繼續說道:“任何錯誤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犯錯誤自然讓人生氣。”編輯又想說什麼,但弗迪南德趕快搶過了發言權。
“我再仔細些就好了,”弗迪南德說,“你長期約我作畫,有權要求我把畫畫好。我想,我應該重新畫一幅。”
“不、不,”編輯趕忙說道,“我沒有那個意思。”
接著,編輯把弗迪南德的作品誇讚了一番,表示隻是想讓他對其做些修改,並且指出,他的失誤對出版社的聲譽不會有什麼影響,勸他不必為此擔心。弗迪南德的自我批評使編輯無法再同自己爭吵。最後,編輯請他一起用午餐,臨分手前還給了他一張支票,並約他再為出版社作一幅畫。
隻有蠢人才會為自己的錯誤辯護,聰明的人應該勇於承認錯誤,甚至在別人無理取鬧時也主動承認錯誤。因為為自己辯解隻會讓對方對你更不滿,以為你是個自以為是的家夥,而如果你先承認自己的錯誤,對方就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審視,看看有沒有冤枉了你。
大多數情況是,對方會像那位編輯一樣,不僅會接受你的說服,而且還會對你的印象大為改觀,雙方的關係會更加融洽。
把我們的建議變成對方的建議
要通過這種方式達到目的,一定要具備兩點,即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要慢慢地來,不可心急,這樣就會給對方足夠的時間,讓他慢慢地消化你的建議,並且將這種建議種到他的心裏,讓他覺得建議是自己思想的一部分,這時,你才會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我們直接指出某個人的錯誤,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還會讓這個人非常惱怒,甚至會反目成仇。我們應該知道,指責別人不僅傷害到對方的自尊,還會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這是得不償失的。
如果我們想讓一個人改變他的工作方法,或者說服一個人接受一種新思想,但碰巧那個人非常固執,思想保守,很難接受別人的建議,此時,我們就不要正麵勸說,因為這不會成功的。我們不妨將自己的建議變成他的建議,通過耐心的引導,讓他把我們的建議說出來,這樣,他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好像是自己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一樣,而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凱塞琳·亞爾佛瑞德是一家紡紗工廠的工程督導,她激勵員工的辦法就是善於把自己的建議變成對方的建設,讓對方心甘情願地接受自己的建議。
設計及保持各種激勵員工的辦法和準則是凱塞琳的職責。在工廠隻生產兩三種紗線時,凱塞琳所用的激勵辦法還不錯,但隨著產品項目和生產能力的擴大,當工廠能夠生產12種以上的紗線時,原來的激勵辦法就不行了,因為它無法激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為了製定出更好的激勵政策,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凱塞琳召開了一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中,凱塞琳請大家說出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他們共同對每一個要點進行了討論。凱塞琳請他們說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在適當的時候,凱塞琳以低調的方式,引導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思把辦法提出來。等到會議終止的時候,凱塞琳實際上把自己的辦法提了出來,而員工們也積極地接受了這個辦法。
密蘇裏州一家很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公司的副經理凱利·瑞安,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很好地說服了自己的下屬。凱利說:“我發現讓一個人改變他的工作方法或者工作程序的最好方法,是讓這個人認為這一切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接著,她舉了一個她在工作中遇到的關於一個生產監督員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