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用自己的幽默說服別人(3)(1 / 3)

那些人問耶穌:“毋庸置疑,您是誠實的,而且隻認真理,不徇私情。所以有一個問題我們隻能來請教您——我們該不該納稅給愷撒?”

這個問題表麵看沒什麼,其實隱藏著對方不可告人的卑劣目的。

如果耶穌答複沒有納稅的必要,那麼他們肯定告發耶穌跟朝廷作對。

如果耶穌答複應該納稅,他們就會向群眾宣傳,指責耶穌向當權者獻媚,完全無視民眾的疾苦。

而耶穌對這一暗藏殺機的難題,回答得非常巧妙。

“拿一個銀錢來。”耶穌對他們說道。

他們不明白耶穌要幹什麼,就遞過一個銀錢。

“這頭像是誰?”耶穌指著銀錢問。

“他是愷撒,您怎麼問這個?”

“愷撒的還給愷撒,上帝的留給上帝。”耶穌回答。

耶穌的回答技巧相當高明,他沒有被對方的提問牽製住,沒有正麵應對對方那個難以回答的問題,而是巧妙地轉移話題,用幽默的方式說出一句隻可意會的話語,從而避開了對方的險惡居心。

有一次,葛優在回答某記者“你認為誰是中國最傑出的導演”這一提問時,也運用了這一策略。

他不正麵回答這一問題,而是不無幽默地說道:“你如果問我最喜歡中國哪一位導演,我會很高興地告訴你,是張藝謀。因為他使我獲得了影帝封號。”

所以,當你遇到他人動機複雜的提問時,不要被對方的問題束縛住,你可以找出一個可以幽默的方式,給出一個左右逢源的答案。這樣一來,不管對方是存心讓你出醜,還是隻想套出你的真話,你都始終處於主動,讓對方的居心不能得逞。

當身處險境中時可以用幽默解危

人要臉,樹要皮,所以無論是乾隆還是普通老百姓,都不願被別人損傷自己的麵子。而聰明的紀曉嵐就是抓住乾隆的這種心理,開了個玩笑,從而拯救了自己的性命。

清朝的紀曉嵐,聰明伶俐,能說會道,很得乾隆帝的賞識。一次,乾隆閑來無事,就想開個玩笑,考驗一下紀曉嵐的辯才。

於是,乾隆問道:“紀卿,這‘忠’、‘孝’二字怎麼解釋?你說給朕聽聽。”

紀曉嵐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為孝。”

乾隆立刻說:“那好,朕要你現在就去死。”

紀曉嵐知道乾隆的心思,馬上說道:“臣領旨!”

乾隆不甘心,問道:“你打算怎麼死法?”

“跳河。”

乾隆在後花園坐定,看待會兒紀曉嵐怎樣向自己“交差”。

不一會兒,紀曉嵐又回到乾隆麵前,並且衣服上幹幹的,連一滴水都沒有。乾隆一看,問道:“紀卿何以又活著回來了?”

“我在河邊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

“此話怎講?”

“我來到河邊,正要往下跳,屈原從水裏向我走來,說‘紀兄,此舉大錯矣!想當年楚王昏庸,我才投河,但你的皇上清明修正,你應該盡力輔佐皇上才是大忠,如果一死不顧皇上基業,這能稱忠嗎?’”

乾隆聽後,哈哈大笑,連聲稱讚道:“好一個如簧之舌,你居然能說服我不得不收回成命,真不愧為當今雄辯之才,這下朕算是服了。”

宋朝時有位宰相,請理發師給自己修麵。修到一半時,那個理發師忽然停下刮刀,兩眼直愣愣地看著宰相的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