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早就說過,一要生存,二要發展。就如同狼,你隻有先活下來,然後才可能考慮其他。社會不可能給每個人都提供工作崗位,嚴峻的就業形勢迫使一些人自己創業。這一切的一切也都是根據自己的環境而做出的調整。隻有看清了周圍的環境,才能根據環境決定自己出發的方向。
目前我國正處於全麵轉型時期,對人才的政策也是一個過渡期。人才市場、技術市場的出現,大學生不包分配,將打破一切行政式的人才壟斷,這將對生活在這新舊交替的社會變革中人們的心理產生強大衝擊。當代青年的成就也隻有在深刻理解自己生活的社會內容和社會結構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正如技術時代產生愛迪生的成就,理論變革時代造就愛因斯坦一樣,但是,競爭隻能在一定的環境中才能產生效應。社會需要是人才成功的第一環境。
19世紀後半期,美國的洛杉磯發現了儲量豐富的金礦,大批美國人湧人這一地區,形成了淘金致富的熱潮。然而,在這滾滾人流中,卻有為數不多的人在思考後做了相反的選擇。他們也想致富,但自己卻不淘金,而是為淘金者服務,為他們擺渡、洗衣、供應快餐和修建簡易房租借給淘金者。結果,淘金者中沒有多少人致富,倒是為他們服務的人幾乎個個致富。
這一事例說明,我們在選擇新環境的時候,應讓環境符合自己的特點,能給自己的事業帶來裨益。環境不僅是我們選擇職業必須考慮到的因素,而且一個人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還要考慮環境是否具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譬如說晉職,人人都有做官的欲望,這是人生價值的重要體現形式之一。人們總認為自己的提升是因為自己有某些才能。這種認識有很大的片麵性。因為誰都知道,一個人被提升時,首先要有職位空缺。沒有空出的位置,任你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不會提拔到一個“懸空”的位置上。所以,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大環境的變化和要求。而人就是要根據環境選擇自己的方向。
當然,我們不否認才華在提拔中的作用,隻是說才華畢竟不是唯一的,還要考慮環境和是否有機遇。
在這樣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人們就業除了需要專業技能,可能更需要懂得生存的法則。根據環境需要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就能很快獲得成功。相反,可能會遇到自己的才華被埋沒的可能。
我們能不能根據環境決定自己的工作,關鍵是要善於思考,因為思考可以認識環境與人的生存發展的關係,也就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職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適應環境是一種智慧法則,而智慧法則則讓人能調適,使自己與環境相適應,並因此而生存。隻有充分認識周圍的生存環境,並且根據這樣的環境進行適當的調適,才能更好地生存,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7.保護環境,我們需要狼
人總是以“萬物之靈”、“自然主宰”的婆態對待狼,人和狼的戰爭一直持續著。直到有一天,人糞突然發現,在寂寞的宇宙中,為了自己的生存環境,我們開始需要狼。
百萬年來,人類的“屠狼運動”始終未曾停止過,這是一種誤解,是人類對狼族的誤解。無論作為“羊羔”對狼的恐懼,還是彼此之間生存空間的競爭,人總是以“萬物之靈”、“自然主宰”的姿態對待狼,人和狼的戰爭一直持續著。直到有一天,人類突然發現,在寂寞的宇宙中,為了自己的生存環境,我們開始需要狼。
在大草原上,固定的食物鏈在不停地循環著,鹿吃草,狼吃鹿,獵人捕殺狼,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自然規則。有一天,獵人變成了牧人,於是就想方設法將狼徹底除去,讓鹿能更安全地生活。一時間,狼跡罕見,鹿影憧憧,漫山遍野到處都是鹿吃草的身影。然而,危機很快出現了,沒有生命威脅的鹿大量繁殖,很快就吃光了草原的草,沒有了食物,鹿也難逃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