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人名(3)(2 / 3)

除直接取自文章之外,許多名人的名字還取自唐詩宋詞,使名字凸先文化氣息。

作家東方既白,東方是複姓。他的姓名出自蘇軾《前赤壁賦》中“不決東方之既白”一句。既是用典之名,又是連姓成義之名。

著名作家張恨水,原名張心遠。恨水一名取自南唐後主李煜《烏夜啼》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句。他截取“恨水”二字做名,是用以自誡不要虛度光陰,勿為逝水年華而悔恨。

著名作家謝冰心,她的名字是取自唐代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一名有冰清玉潔之意。

暗用類,用典含蓄隱晦不易直接看出。

晉人潘嶽,字安仁,是當時的著名文學家。他的名字是用《論語》“仁者樂山”之意。他以“嶽”字代替“山”字,這樣就顯得含蓄一些。

戰國時期孔子的後裔名孔白。字子上。他的名字是用《禮記?檀弓》“殷人尚白”之說,因為孔子出生於宋國,是殷商的後裔,他用“上”字,實即“尚”字,二字在古代相通。名“白”即白色。他用“殷人尚白”之說,暗寓追懷故國的意思。

清人李國宋,字湯孫,其名字也暗寓追懷故國先祖之情。國宋即宋國,殷人後裔之國。湯孫,商湯王的子孫。

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經權,字子衡。其名是取自《孟子?梁蕙王上》中“權,然後知輕重”之意。

倒用類,此類名用典是將名和字顛倒來使用,即字為用正典或前典,名用補典或後典。

現代人易三接,字康候。他的名字是取自《周易?晉卦》“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其名不徑直使用“康侯”二字,而使用“三接”,前後倒用。

清人王子接,字晉三,也是取自《周易?晉卦》中“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這一卦辭。名和字的使用正好顛倒。

散用類。這類名字用典極散漫,不易覓出其出其典之源,非國學淵博者不能識其門徑。

宋代史學家李心傳,字微之。他這個字是取用理學的聖人十六字傳心之要,“人心凶險,道心精微;必須精心一意,真誠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明人王恕,字宗貫。其名字是用《論語》“吾道一以貫之”和“夫人之道,忠恕而已矣”兩句文意而成。

明人王雲風。字應韶,是用《尚書》“蕭韶九成,鳳凰來儀”文句而成。

點化類。這類名字是用典時稍做點化,不是完全截取文句之中的字構成名字。

南宋哲學家陸九淵,字子靜。九淵一名取自《莊子?列禦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文意。《史記?賈生傳》中引《吊屈原賦》雲:“襲九淵之神龍兮,笏深潛以自珍”。又有潛心修養之義,故又字子靜。

明代沈仕,字懋學。他這個名字是取自《論語》中“學而優則仕”之意。

化用詩詞歌賦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不管怎樣化用,都必須遵循幾個原則。

一是要縮成兩個字。因為詩詞中含義比較豐富,一個字很難概括,有一些詩詞,它們的固定指稱語是四個字或三個字、五個字的,這時候就需要把她們進一步縮寫成兩個字。在縮寫過程中盡量保證其意義不變的方法。同時要注意與姓氏的搭配。如《論語》中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如果叫“有方”,是有“辦法”的意思,那個典故出自《莊子》,難以讓人想到《論語》的這句話。而《論語》的這句話又很難縮成別的什麼字,這時候,如果是姓“遊”,叫“遊有方”,不就解決矛盾了嗎。

下麵我們試從唐詩中精選出來的一些範例。

[唐詩與人名]

蘭葉,秋華出自《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蘭葉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潔飄香在秋季。

欣欣,爾佳出自《感遇》。“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在不同的季節葉露生機,點綴春意,充實秋景。

從碧,山月出自《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暮色蒼茫,走過碧綠的青山腳下,明月隨我加快步伐。

竹幽出自《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鬱鬱蔥蔥的林間,青翠掩映,雲霧彌漫。藤蔓懸吊輕拂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