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賞諸侯(2 / 2)

劉邦都感到很煩心,因為像蕭何、張良、陳平、樊噲、周勃這類人畢竟不多,功勞大的都很明顯,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元帥那一級別的全留給這幫人,可不是還有很多什麼上將、中將之類的位置嗎?其實最麻煩的就是現在我們看起來並不出名的人吵吵鬧鬧,很難讓評審機構作決定!劉邦很煩惱,那幫功臣也很煩惱,更煩惱的是那一大幫還沒得到結果的人!

一天,劉邦和張良在洛陽南宮邊走邊聊,路上突然看見有不少將領坐在地上指手畫腳的,也不知道在做些什麼。劉邦看了很好奇,就問張良:“你說這幫人不好好上班工作,都窩到這,難道是在開會嗎?”

張良回答道:“其實他們是在商量謀反的事!”

劉邦當然不信了,以為張良在開玩笑,笑了笑道:“這不扯淡嘛,天下剛剛安定下來,這幫人是吃飽了撐的啊,謀什麼反!”

張良:“咱們出身不好,其實就是依靠這幫部屬才奪得了天下,現在仗也打完了,天下也奪到了,可是現在封賞的大部分都是跟你關係好或是你看得順眼的人。於是其餘的人就有點心虛了,他們有的是以前的秦兵,有的是項羽手下的,到現在還沒有被封賞,心裏就犯嘀咕了,別被你找機會給殺了,這樣皇帝陛下可就省事了!”

劉邦想了想覺得還真是,就大為緊張地說,這事必須馬上、立即解決了,不能再拖了!別真把這幫老小子們給逼出事來!

張良說,好辦。當前最主要的是要穩住他們的心。陛下你找一個最討厭的人,把他給封了,這些人一看你最討厭的人都得到了封賞,就肯定安心了。

於是劉邦趕緊封了一個自己最痛恨的人為侯,果然,那幫人看到劉邦最痛恨的人都被封了高官,就都放下心來,不再群聚議論了。

此事可見張良謀略之高。在劉邦老大的親自幹預下,評審機構加快了工作進度,分封工作最後總算完成了:最高等的侯為十八人,都是劉邦集團的骨幹分子,他們分別是:蕭何、曹參、張敖(張耳子,繼承其父之功勞)、周勃、樊噲、酈商、奚涓、夏侯嬰、灌嬰、傅寬、靳歙、王陵、陳武、王吸、薛歐、周昌、丁複等人。他們屬於功臣的第一集團,功勞最多最大,封賞也最豐厚。其中劉邦又把蕭何位列第一,重點突出蕭何的功勞是最大的,在這一點上劉邦還是明事理的,他沒有局限在戰場上簡單的衝鋒陷陣,斬將奪旗,而是以開闊的眼光認為經營後方穩固國力才是萬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