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臨天下(1 / 1)

初登大寶,劉邦真的很忙,國家剛剛建立,穩定政權,百業待興等什麼事都要自己親自去解決。

首先就是戰爭結束了,自己和各路諸侯王商量咱也別占著這麼多勞動力了,應該裁軍,留著差不多的軍隊就夠了,剩餘的就分些土地給他們,讓他們回家種田吧,解甲歸田,讓士兵們都跟家人團聚,還他們幸福。於是劉邦開始大規模複員軍人,分給糧食和宅子,並減免一些賦稅什麼的。同時對全天下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從而贏得了百姓的支持,畢竟戰爭對百姓的創傷最大。這樣全國經濟開始逐漸恢複和發展。

同時,劉邦沿襲了秦的大部分製度和行政體係,隻是廢除了嚴刑酷法和繁重的徭役,不再依靠法家,而是以黃老無為之說治天下。這樣在秦朝嚴酷統治之下的中國在繃緊了多年之後,終於鬆緩了下來。

當皇帝很累很幸苦,尤其是當個好皇帝更是如此!最重要的是,一點也沒當初自己看始皇出巡那樣威風凜凜、高高在上的感覺啊!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劉邦本身就是個粗人,沒什麼文化修養,整天就喜歡跟一大幫子人喝酒聊天吹牛,所以他手下那幫人跟他基本上也是一個德性,大家都沒什麼遵紀守法的概念,劉邦老大當皇帝,感覺也就是喝酒換了個位置而已,其他好像也沒什麼變化。於是經常是忘乎所以,在宴會上就像以前那樣沒事就喝酒,還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不停;有時,吵得太厲害了,雙方竟然是破口大罵,拔出劍來要單挑,這時就連劉邦也壓不住,在酒瘋子麵前,你劉邦算老幾啊。劉邦感覺到這皇帝當得一點兒都沒派頭,沒多大意思。跟以前沒啥區別,除了多幹點活之外。

正在他鬱悶的時候,一個叫叔孫通的人出現劉邦麵前。這個人是魯國人,而魯國是儒家聖人孔子的故鄉,也是儒學的發源地。因此,叔孫通也自然而然地免不了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成了一名儒生。

但叔孫通和其他那些隻知道背經頌書,不通時務的儒生不一樣,他非常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人的心理,更懂得投其所好、見機行事。因此,在跟隨劉邦時,他知道劉邦不大喜歡儒生,所以就不穿儒生服飾,再加上口才學識也好,因而劉邦看到他並不討厭。

當劉邦把自己的煩惱告訴給叔孫通後,叔孫通當即表示自己願意接受這個任務,為漢朝製定一部完備的禮樂大典。於是,叔孫通率領一幫弟子和魯國的儒生,雜糅古禮和秦朝的禮儀,因地製宜,刪繁就簡,製成了開國之後的第一部禮樂大典。

公元前二00年,長安城的長樂宮終於蓋成了,群臣都跑來朝見。在叔孫通等人製定的禮儀的指導下,讓劉邦真的過足了當皇帝的癮,而這也成為中國曆史上最早有詳細史書記載的朝拜儀式。

據記載,在天剛剛亮的時候,禮儀官就帶著群臣步入殿門。皇宮內到處站著車騎步兵衛隊,個個盔明甲亮,氣宇軒昂,手裏拿著各種武器和各色旗幟。殿下數百名官員站立在台階兩旁,武將在西,文臣在東。在一聲傳呼令中,劉邦的專用車子出現在道路中間,左右侍衛全部高呼:“皇帝陛下駕到!”於是,按地位、爵位的高低,從諸侯王以下依次上前去說些祝賀恭喜之類的好聽話。場麵十分壯觀,氣氛肅穆,文武群臣全部被這氣氛給鎮住了。之後就是劉邦請大家吃飯,畢竟大清早來的眾人都餓得夠嗆。但現在可不是像以前,大家一窩蜂想坐哪坐哪,我跟誰關係好就坐誰邊上,而是按照禮官安排好的名單,大家按照尊卑的次序先後進去。如果誰在中間出錯,或是想插隊什麼的,立刻會被周圍武士押下去打一頓,讓你下次長點記性。在陣陣慘嚎聲中,整個宴會自始自終都秩序井然,尊卑有序,再也沒有人敢任意地喝酒吵鬧,決鬥之類連想都不敢想!劉邦的耳朵也終於清淨下來了。

這一天的經曆,讓劉邦是龍心大悅,這才叫做皇帝啊,這才真正體會到皇帝的尊貴啊!劉邦非常滿意,封叔孫通為太常,專門製定禮儀,順便教教那幫沒文化人一些禮儀常識,別以後動不動就把腳放到桌子上。

漢朝就這樣建立起來,並在劉邦手裏緩慢地開始運轉了起來!

當內部開始穩定,各項製度建立起來的時候,劉邦就把屠刀舉向那些異性諸侯王的身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他才不願意和任何人分享這塊蛋糕。

刀鋒指向的主要目標就是三位兵最多、地盤最大的韓信、彭越和英布,其他都不足為懼。

§§第一十章 誅殺異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