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巧的是,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他,韓信就下令準備處死這個門客。
那位門客的弟弟聽說之後,前去求情,沒得到允許。於是這家夥就跑到皇宮那向呂後報告說,韓信要謀反。
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韓信這麼能忍的一個人,為什麼會在這小事上栽跟頭?真是怪哉。
呂後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大驚失色。因為此時劉邦不在宮裏,韓信如果真的糾集一幫人造反,她一個女流之輩,可不是對手。於是他就趕緊找來蕭何商議。
蕭何說,不如我們把他召進宮來,這樣,他就算有什麼黨羽,也發揮不了作用。於是呂後就派人去召見韓信。
韓信稱病不來。
呂後沒法,又問蕭何。蕭何就想了個法子,去騙韓信。他跟韓信說,陳豨的叛亂已經被陛下平定了,在京城的大臣們都要進宮表示慶賀,你雖然生病了,可這種場合怎麼能不去呢,就算是勉強應付下也要來啊。
韓信聽了蕭何的話也不疑心,隻是一味地為陳豨感到可惜,感歎自己的苦日子又要熬下去了。等他剛一入宮,呂後就派武士把他捆了起來,然後就地殺了。
當年月下追韓信,逼著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成就了韓信一生功名,使他名揚天下的是蕭何,到最後設計捕殺他的也是蕭何。這就是所謂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
韓信在臨死的時候,不禁想起了當年做齊王的時候,自己的謀士蒯通說的那一番話,當初若是聽了蒯通的話,自立為王,與劉、項並爭天下,那結局未必會有如此之慘。
於是他喟然長歎一聲,悔不聽蒯通之言。說完被殺。
韓信被殺後不久,劉邦領兵回來,聽到韓信被殺的消息,喜憂參半。喜的是一大隱患終被消除,憂的是這位昔日的戰友,為自己的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最終落得這個下場,自己也不免有點感傷。
韓信可以說是中國絕代名將,他一生的事業,從投靠劉邦開始。從率軍暗度陳倉到垓下會戰,中間平定關中、破魏、滅趙、降燕、伐齊,無一敗績,功勳卓著,他的一次次戰例也堪稱經典,並為後世所學習和研究。
下麵一段史料,可以說明韓信的軍事指揮才能高到什麼程度。
韓信被劉邦逮回來貶為淮陰侯,有一次,劉邦就問他:“我能帶多少兵啊?”
韓信回道:“陛下您不過能帶十萬兵。超過這個數,就不行了。”
劉邦聽了,又問:“那你呢,你能帶多少?”
韓信:“臣多多益善。給我多少,我就能帶多少。”
劉邦聽了,哈哈大笑:“你多多益善,為啥還被我抓了呢?”
韓信:“陛下您雖然不善於帶兵,但你擅長帶將。何況我的本領是學來的,而您的本領是天生的,是老天給您的,所以我才被你抓。”
這個談話也點出了劉邦和韓信的區別,韓信的軍事才能勝過劉邦,但劉邦的政治才能要遠高於韓信。因為能夠帶兵打仗的,是跟兵打交道,而能夠坐天下的,是在跟將領打交道。指揮兵是一種才能,而指揮眾多將領,使大將軍們都聽自己的話,則是一種藝術,一種天賦。
韓信在政治水平上的低人一等,導致他最終死在呂後這一婦人手中。由於當年曾經被一個洗衣服的婦人接濟過,所以後人用這樣一句詩來評價他:“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