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佛祖有罪,永不能贖!(2 / 2)

見到了青燈古佛的佛名後,再無下文,讓柳書竹的心情變得很是急切。

上麵沒有記載青燈佛的功過,難道是因為青燈古佛被天碑所鎮的緣故?

裏麵,是不是還會記載許多關於各方古地的信息?

“這卷手劄,到底有多難參悟?”

延濟和尚據實回道:“難似成佛。”

柳書竹聽得一愣!

他知道延濟和尚斷然不會跟他開玩笑,卻也沒想到,參悟手劄的難度,竟與成佛相當?

隨即,柳書竹又想到了城外那些請願的僧人,他們都修持了智行禪院的佛法,是否能夠洞悉大智手劄中的隱秘,此物畢竟是智行禪院的鎮廟之寶。沉舟率百僧在長蛇嶺圍殺他,宣稱‘大智斬蛇’,正是借助了上古妖蛇的怨靈,始才布下殺局。那件事情,世人無從得知,沉舟等人,多半也是從手劄中見到過相關記載!

“不會。”

然而,延濟和尚連連搖頭,語氣篤定不疑。

“北境僧眾,或許能從中看到一些零星的記載,但都是一些瑣事,卻未必能讓手劄顯化出許多佛名。世間諸僧,皆不如貧僧。”這位法和尚從來不說大話,他說不會,那便是不會了。

可是,既然大智手劄如此難以參悟,那些記載在手劄中的佛名,又是如何被他看到的?

“貧僧腦中,有六祖相贈真言,默誦於心,才得以窺探些許隱秘,卻因修為所限,無法看到更多的字跡。”

聞言,柳書竹恍然大悟。

延濟身上,沒有半點智行禪院的修持,之所以還能參悟大智手劄,應該得益於六字真言的功勞!

慧凡羅漢臨死前,贈他六字真言的傳承,而在很多年前,羅漢本人也曾多次翻閱這卷手劄,很可能在上麵上動了手腳。讓人不禁腹誹,佛門中人當真行事古怪,總喜歡把後手留在死後。

延濟卻否定了他這個猜測:“六祖雖能,但以金身羅漢的果位,恐怕還不能影響大智手劄。”

六字真言,實是不動明王咒,承載了不動明王的真知灼見,廣納其大法,神妙不可言傳,現如今雖隻餘下六字,卻足以藉此立世。如果不是慧凡大和尚留下了後手,那便是真言本身對手劄起到了感應的作用,讓延濟和尚能夠一睹那些古老的秘辛。

“小菩薩,你有沒有想過,諸佛大法早已失了精髓,連上古的菩薩都難以傳頌,為何六祖偏偏能習得此神通?”

柳書竹不明其意,緊接著他又想到了一個可能,神色微變,不敢置信道:“延濟,你的意思是說,慧凡羅漢的六字真言大神通,是在手劄中習得的?”

延濟點頭:“貧僧心中,也是這般猜測。”

六字真言,與今世相隔了整個上古時代,古人不能修,為何六祖卻能領悟此法,極有可能也與手劄有關。正是看到了裏麵記載的內容,慧凡羅漢才憶起了前世今生。然而羅漢已死,這些事情是否如他二人所想,也就隻有親自問過大智首徒的怨念才能知道了。

“手劄中,如有不動明王咒的殘缺六字,是否還會記載了其他佛陀的大法?”

例如,十世佛的悲音頌;再比如,菩提佛的須彌菩提歌?

本想藉此查閱與大智首徒有關的信息,卻沒想到意外發現了許多驚人的筆記!

大智手劄,可以說是一部上古佛門的百科全書,此寶無價。

延濟甩手,又祭出一本經文,放置在柳書竹眼前:“小菩薩再看。”這是一本《大智勇圓覺羅義心經》。

這部心經,由慧凡羅漢所創,柳書竹身上也保留著半部拓本,那還是初入西漠時,用了幾塊晶石從如真小和尚手裏坑來的。而延濟取出的心經,則是一部原經,是慧凡羅漢親手所書。

“六祖所寫的羅義心經,與紙上的筆記相互比較,您發現了什麼?”

羅義心經是用現世的文字所抄錄,紙上的筆記完全模仿大智手劄,卻是上古人文所寫。可兩相一比較,卻不難發現筆畫勾勒的相似之處。

延濟稽首道:“凡人的字跡可仿,然修為精深之輩,一筆一劃的字跡中,亦含有各自所修的理念,卻絕難模仿!”

瞬時間,柳書竹的表情變得分外精彩。

延濟的意思是說,這卷大智手劄……好像不是大智菩薩親筆所寫,而是由慧凡羅漢的前生所抄!

大智罪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