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8(3 / 3)

作為一名普通員工,如果安於原來的“水平”,不會主動進取的話,那就永遠是一個平凡者。好員工要學會主動,關鍵是不要給自己設限。

這種“限”就是指你覺得自己已經做的足夠多、足夠好。主動工作的過程中,你不必在意老板有沒有注意到,也不必計較你多做的事情會不會得到報酬。如果你能達到這種境界,你最終的價值必然決定了你不可替代的“身份”。

一位老板曾聘用一女孩做助手,替他拆閱、分類信件。有一天,這位老板向女孩口述了一句格言:“你唯一的限製就是你自己腦海中所設立的那個限製。”

這句格言在女孩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從那天起她開始在晚飯後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不計報酬地幹一些並非自己分內的工作——如替老板給客戶回信等等。

她認真研究成功人士的語言風格,努力使這些回信和自己老板回複得一樣好,甚至更好。她一直堅持這樣做,毫不在意老板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努力。終於有一天,老板的秘書因故辭職,在挑選合適人選時,老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個女孩。

在沒有得到這個職位之前已經身在其位了,這正是女孩獲得提升最重要的原因。當下班的鈴聲響起之後,她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在沒有任何報酬承諾的情況下,依然刻苦訓練,最終使自己有資格接受更高的職位。

故事並沒有結束。這位年輕女孩能力如此優秀,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其他公司紛紛提供更好的職位邀請她加盟。為了挽留她,老板多次提高她的薪水,與最初當一名普通速記員時相比,她的薪水已經高出了原來四倍。這一係列幸運的事情發生在女孩身上沒什麼奇怪的,隻因為女孩已經學會主動工作,使自己變得不可替代罷了。

讓自己不僅物有所值而且要物超所值;主動拓展本職工作的內涵和外延,培養自己在這個崗位和企業內的“賣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使自己變成不可缺少、無法取代的一員,也讓老板難以離開你。

好員工先生告訴我們:“主動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它能驅使一個人在不被吩咐做什麼事情之前,就能主動去做他應該做的事。所以,好員工總是積極主動地承擔分外工作,並且全力以赴,迎接工作上的種種‘測試’。惟有如此,他的職場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卓越員工——主動為公司創造財富

有一位公司的總裁說道:“曾經有人問我,什麼樣的員工是稱職的,我說,如果這位員工在休息的時候還會經常想著工作,想著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那麼這個員工就是主動的,就是稱職的。這麼說可能有些‘殘忍’,但我們公司實在是太需要這樣的員工了。”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來自於積極地去尋找機會、發揮主動性和創造力。如果你隻會坐井觀天,守株待兔,那麼你永遠隻能是井底之蛙,永遠逮不著那千萬分之一率的兔子。

如果說人的意誌力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門,那麼人的主動性就是這一過程的催化劑。發揮你的主動性,你會發現成功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相反,在主動創造的過程中,你會得到無比的欣喜,為自己偉大的發現劃上一個完美的驚歎號。

正因為驢子不主動,才被弄去拉磨;如果一個人不主動,隻會被弄去當驢子。

任何公司,都需要那些主動尋求任務、主動完成任務、主動創造財富的員工。所謂的主動,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時機,展現出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成規”的智慧和判斷力。

那些工作主動性差的員工,墨守成規、避免犯錯,凡事隻求遵循公司規則,老板沒讓做的事,決不會插手;而工作主動性強的員工,則勇於負責,有獨立思考能力,必要時會發揮創意,以完成任務。不要再隻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麼,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要做什麼,並且規劃它們,然後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幾個是唯唯諾諾、等人吩咐的人?對待自己的工作,你需要以一個母親對孩子那樣的責任心和愛心全力投入並不斷努力。員工不該對上司有過多的依賴,“等待命令”、被動工作會導致你事事請示,而事事請示不但增加了上司的負擔,你自身也很難“成長”。

博士畢業後,邁克加入到一家人力資源顧問公司,上司和同仁都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彌補公司人事重組後的一些模糊區域。但是,從工作表現來看,邁克有較為嚴重的工作本位主義傾向,常常不願意去幹工作責任範圍之外的事情。

當時,公司裏的某個團隊正忙著在短期內研究出一套新的培訓計劃,想請他幫忙處理一些登記報名之類的瑣事。但是,邁克拒絕了,他認為自己沒有義務做這樣的事情,這應該是辦事員的工作。其實,如果按照邁克的邏輯,其他同事也不應該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他們也有碩士以上的學位和工作合同上明確的職責範圍。

同事們在這幾個月裏還逐漸地發現,邁克隻接受上級直接分配的任務。在這幾個月裏,邁克不僅失去了同事和上級的信任和期望,還拖了某些工作的後腿。

積極主動的人都善於跳出工作合同上所界定的條條框框,並主動地去填補工作中的模糊空間。要想把握住轉瞬即逝的機會,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就必須學會說服他人,向別人推銷自己或自己的觀點。在說服他人之前,要先說服自己。激情加上才智往往折射出一個人的潛力。

某集團打算招聘一位技術主管,在眾多求職者中,其中甲先生、乙先生二人在個人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方麵都很接近。兩天之後正當公司猶豫錄用哪一個更合適時,乙先生主動給公司的人力資源部打了一個電話並寄了一封信過來,信中表達了他對這家集團的向往,以及他為什麼認為自己是合適的人選,此外還有他已經發表的論文、老師的推薦信和他希望來公司作的課題等。盡管他畢業的學校不是中國最有名的學校,但他的自我推銷奏效了。

在複試中主管對他能否進入新的研究領域有疑慮,於是就進一步問了他一些這方麵的問題。他舉出了兩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最後,公司雇用了乙先生。

自我創造——做工作的領頭羊

員工成功的原因是主動工作,失敗的原因是被動地接受工作。

“我欽佩的是那些不論老板是否在辦公室都會努力工作的人,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必為了加薪而罷工。”阿爾伯特在《致加西亞的信》一文中如此寫道,在這裏我們依舊要強調這一點。

如果隻在別人注意你的時候你才有好的表現,你將永遠也達不到成功的巔峰。你應該為自己設定最嚴格的標準,而不應該由別人來要求你。

如果老板對你的期許還沒有你自己的期許高的話,你將永遠也不可能被辭掉,反而,這隻會使你離晉升的日子越來越近。

要想獲得最高的成就,你必須永遠保持主動的精神。哪怕你麵對的是無趣的工作,這麼做都能讓你獲取最高的成就。自動自覺地工作吧!這樣一種工作習慣可以使你成為領導者和老板。那些獲取了成功的人。正是由於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敢於承擔責任而讓人百倍信賴。

要想獲得成功,你就必須敢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人會給你成功的動力,同樣也沒有人可以阻撓你實現成功的願望。

下麵是馬布裏的自述:

“像無數的美國年輕人一樣。我在青少年時期和上大學時做過許多的工作。修理過自行車,賣過詞典,做過家教、書店收銀員、出納。大學期間,為了換取學費,我還給別人打掃過院子,整理過房間和船艙。

由於這些工作都簡單,我曾認為它們都是下賤而廉價的。我後來發現自己的想法完全錯了。事實上這些工作默默地給了我許多珍貴的教誨,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其實都從中學到了不少的經驗。

如今,我變成了一位管理者,我依舊像原來那樣去發現那些需要做的工作——哪怕那不是我的工作。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隻要你這麼做你就可以超越別人。這不僅讓你與眾不同,也會為你的成功鋪平一條道路。”

任何一個在公司裏工作的職員都應該相信這一點。好員工應該是一個主動工作的人,而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則更應該努力培養員工的主動性。從現在就開始行動吧!別再猶豫,更不要等你找到理想的工作那天,隻要你主動一些,一切就會變得美好起來。

主動地去做好一切吧!千萬不要等到你的老板來催促你的時候。不要做一個墨守成規的員工,不要害怕犯錯,勇敢一點吧!老板沒讓你做的事你也一樣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成功地完成任務。

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輩,是兩種截然不同類型的人。成功人士凡事都主動,我們不妨稱他們為“積極主動工作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凡事都被動,我們不妨稱他們為“消極被動的人”。你隻要仔細研究這兩種人的行為,就可以找到一個成功原理:積極主動工作的人都是不斷做事的人,他們凡事現在就去做,直到完成為止。消極被動的人,都是懶惰散漫的人,他們會找借口偷懶,直到最後他們證明這件事不應該做,沒有能力去做,或已經來不及了為止。

那些成大事者和平庸的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成大事者總是主動工作,而且願意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擔責任;而平庸者總是消極地接受工作。

積極主動者和消極被動者之間的差異,從很小的地方就能看得出來。前者計劃好一個假期,就真的會去度假:後者也計劃好一個假期,卻拖延到明年再打算。前者認為應該定期聽成功講座,結果他真的做到了;後者也認為應該定期聽成功講座,但他會找出各種辦法來拖延。前者認為應該發一封E—mail給一個人以恭賀他的成就,他真的敲起了電腦鍵盤:後者卻找了一個理由來拖延,結果一直不去行動。

積極主動工作者和消極被動者之間的差異,會在大事上表現出來。前者想要自己創業,結果他說做就做;後者也想創業,但他總在最後關頭發現“為什麼不該去做”的理由。前者已經四十歲了,他很想換一個新工作,結果他真的去做了;後者也一樣,但他一直猶豫不決,結果什麼事也沒有做成。

積極主動工作者和消極被動者之間的差異,也會在各種行為上表現出來。前者想做就做,因而獲得安全感以及更多的收入;後者不會想做就做,因為他不想行動,結果喪失了主心骨,因而永遠度日如年。積極主動工作的人會成就許多事情,消極被動的人很想做事但永遠不會真的去做。

要盡力改善,做工作的領頭羊。當你看到什麼事情不如意時,要積極主動去做好。你應相信:即便開始時是你一個人孤軍奮戰,隻要這個構想真的很好,對眾人都有利,很快就會贏得更多人的支持。你一定要使自己成為主動去盡力改善的改革者。

你一定有想參加某些活動卻又不敢去的經驗,為什麼呢?因為你害怕。你不是怕能力不足,就是怕別人的批評與破壞。你害怕被人嘲笑,被人說成巴結奉承,被人指為貪功冒進。因此你裹足不前,不敢向前邁進一步。

那些能幹又肯幹的人,都是主動工作的人,而那些站在場外袖手旁觀的人,永遠隻能是看客。我們還沒聽說過有人因為“沒有打擾別人”、“沒有采取行動”、“要等別人下令才做事”而受到稱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