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財富,人生更需要精準定位(1 / 1)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說法:天下沒有不值錢的東西,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財富。人生亦然。俗話說:一個人擺錯了位置就永遠是庸才。人生中,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發揮的舞台,把自己當成了垃圾隨地亂扔,荒廢了自己的才能。

對於即將邁入30歲門檻的人來說,人生才剛剛開始。所以我們要知道,選擇做什麼事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適不適合自己。無論你選擇做什麼事情,怎麼去創業,都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找準自己的位置,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隻有把精力放在最適合自己的事情上,才能夠有所收獲,才能獲取成功。如果一個人心血來潮,去做一些不擅長的事情,而自己在這些事情上又沒有足夠的本領和能力,那麼,等待他的就隻能是失敗。

台灣散文家林清玄先生在一篇文章裏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太太,一生從來沒有穿過合腳的鞋子,總是穿著一雙大號的鞋走來走去。有人問她為什麼不買小號的鞋穿,沒想到老太太卻回答說,我這種鞋,大號小號一個價,我為什麼要棄大就小呢?

這個老太太的回答讓人覺得可笑又可悲,隻是為了貪圖大尺寸的鞋料,就一輩子穿不合腳的鞋。在生活中並不缺乏這樣的人,他們總是去爭取那雙“大鞋”,卻不關心穿在自己的腳上是不是合適。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要想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除了要正確認識自己之外,還要能正確地給自己的人生定位。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而價值多元的社會,最需要這樣一種明晰的判斷力。

一個乞丐在一個繁華的都市地鐵出口賣鉛筆。一名商人路過,向乞丐的杯子裏投入幾枚硬幣,匆匆而去。過了一會兒後,商人回來取鉛筆。他說:“對不起,我忘記拿鉛筆了,因為你我都是商人。”

幾年後,商人參加一個高級酒會,遇見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謝。這位先生說,他就是當初賣鉛筆的乞丐。他生活的改變得益於商人的那句話:你我都是商人。

當你定位於乞丐,你就是乞丐;當你定位於商人,你就是商人。反過來說,就算給自己定了位,若定得不切合實際或沒有健康的心態,也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許多成功人士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費了好大的勁才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劉德華在成名前做過送外賣的服務生,周傑倫在出道前曾在餐館裏端盤子,林肯在踏入政壇之前曾經當過小商販,做過公司的小職員。趙本山還是一個農民時,有人說他重活幹不了,輕活不願幹,光會耍嘴皮子。但他硬是把嘴皮子耍成一門功夫,成了小品明星。

可見,一個人想要成為成功者,必須找準個人能力和職業的最佳結合點。即將30歲的人已經不再年輕,如果還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不清楚自己在哪一方麵最有優勢,這是最大的悲哀。很多人總認為投身於時下炙手可熱的行業,就儼然處於社會光環的中心,所期望的權力、地位和財富就都能得到,就能實現自我的價值。可是往往等他們兜了很多圈,花盡畢生的力氣追求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真正喜歡也能做好的事情沒有做,而自己一直追求的所謂的“熱門”根本不適合自己,或者根本就沒有意義,那些都隻不過是炫目的泡沫。

有人曾經說過,這世上沒有無用之才,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庸才是放錯了位置的人才。用非其才,是人才的悲哀。其實每個人都是人才,關鍵看你站在什麼地方。

台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25歲紅透寶島,《雙響炮》《澀女郎》《醋溜族》等作品在台灣深受喜愛,在內地,他的漫畫也非常暢銷。可小時候的他卻是一個問題孩子,並認為自己非常笨。十多歲以後,他發現自己對文字反應遲鈍,但對圖形很敏感。於是他在學校裏畫,回到家裏也畫,書和作業本上的空白地方都畫得滿滿的;在學校受了哪個老師的批評,一回到家就畫他,狠狠地畫,讓他“死”得非常慘。後來就有媒體發現了他,為他開設漫畫專欄。因為找準了自己的最佳結合點,他成為一位優秀的漫畫家。

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自我定位,不幸的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也難怪,因為,這個定位常常深深地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裏。有時候人們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為了實現目標,自己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卻收獲甚微。其原因就在於我們潛意識中的自我定位與我們的目標不一致,這種背離極大地削弱和降低了我們的努力和付出。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它的長短,而在於是否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班固如果不投筆從戎,或許他最終不過是一位盡職的文書;魯迅如果不及時棄醫從文,或許世界上就少了一位在黑暗中為他人指引前進方向的大文豪。30歲之前,我們要完成對自己的定位,這樣,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