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不遇到與人發生衝突、產生矛盾的事情,於是與人爭辯成了每個人都可能會碰到的情況。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就與人爭辯提出了一個專業術語,叫“產婆術”,即用他人自己的觀點駁斥他人。在駁斥的過程中,並不直截了當地把對方所應知道的告訴他,而是通過討論問答甚至辯論的方式來揭露對方認識中的矛盾,逐步引導他人最終自己得出正確答案。用中國人的話說就叫:學會用他的矛去攻他的盾。
讓對方一步步說出他的觀點,然後依照對方的觀點一步步推理,最後引出矛盾,從而使對方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這個時候再趁機加入自己的觀點,讓對方接受你。這種方法比用自己的觀點駁斥更有效。
蘇格拉底通過提問,來誘導出對方得出不合理的結論。比如,有一位叫歐諦德謨的青年,一心想當政治家,為了幫助這位年輕人認清正義與非正義的問題,蘇格拉底與這個年輕人有這樣一段對話,現引用於此。蘇格拉底:虛偽應歸於哪一類?歐諦德謨:應歸於非正義類。蘇格拉底:偷盜、欺騙、奴役應歸於哪一類?歐諦德謨:非正義類。
蘇格拉底:如果一位將軍懲罰那些極大地損害了其國家利益的敵人,並對他們加以奴役,這能說是非正義的嗎?歐諦德謨:不能。蘇格拉底:如果他偷走了敵人的財物或是在作戰中欺騙了敵人,這種行為該怎麼看呢?歐諦德謨:這當然正確,但我指的是欺騙朋友不正確。
蘇格拉底:那好吧,我們就專門討論朋友間的問題。假如一位將軍所統帥的軍隊已經喪失了士氣,精神麵臨崩潰,他欺騙自己的士兵說援軍馬上就到,從而鼓舞起鬥誌取得勝利,這種行為該如何解釋?歐諦德謨:應該算正義的。
蘇格拉底:如果一個孩子有病不肯吃藥,父親騙他說藥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結果病治好了,這該屬於哪類呢?歐諦德謨:應該屬於正義的。
蘇格拉底:如果一個人發瘋了,他的朋友怕他自殺,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這種偷盜行為是正義的嗎?歐諦德謨:是。蘇格拉底:你不是認為朋友之間不能欺騙嗎?歐諦德謨:請允許我收回剛才說的話。
蘇格拉底認為自己起到了“接生婆”的作用,因此,他的這套特殊的與人辯論的方法被稱為“產婆術”。蘇格拉底通過提問,讓對方根據自己的思路來回答,然後進行反駁,結果對方矛盾百出。
從上麵的對話,可以看出,提問是“產婆術”談話法的核心。當然,要掌握這個談話法,需要你本身思維清晰,否則就可能把自己給“繞”進去,而讓對方順利得出他想要的結論。如果不懂得提問,這個技術仍然能用,那就是依據對方的觀點,直接幫助對方推論出不合理的結論。《晏子春秋》裏麵有一個故事,晏子就是運用了這個方法,間接地說服了對方。
齊景公喜歡射鳥,讓燭鄒掌管那些鳥,但鳥跑掉了。景公大怒,詔告官吏殺掉燭鄒。晏子說:“燭鄒的罪有三條,我請求列出他的罪過再殺掉他。”
景公說:“可以。”於是招來燭鄒,晏子在燭鄒麵前指出他的罪過說:“燭鄒,你為國君掌管鳥而丟失了,是第一條罪;使我們的國君因為丟鳥的事情而殺人,是第二條罪;使諸侯們知道這件事了,以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而輕視士人,是第三條罪。”把燭鄒的罪狀列完了,晏子請示殺了燭鄒。景公聽完,搖搖頭說:“不要殺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這種辯證法看起來就像一種“誘敵深入”的作戰方法。它的關鍵點在於,先避開對方的論點,不做評論。對對方準備得最充分,認為最有把握的論點,避而不答,含而不露,通過提問和自己的分析,誘使對方大膽地回答自己的問題,落入自己的“圈套”。學會用他的矛去攻他的盾,使自己挫折的人生走上順遂的康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