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你的印象
一、林肯為什麼要高聲明讀
小的時候,林肯上的是一所很貧窮的鄉下學校,這所學校連地板都是用碎木頭拚湊而成的,教室的窗戶也沒有玻璃,而是貼著從習字帖上撕下來的沾滿油汙的紙張。所有人隻有一本教科書,老師拿著它大聲朗讀。學生們跟著老師念課文,大家齊聲朗讀,因此教室裏吼聲不斷,因此,這所學校被附近住的人家戲稱為“長舌學校”。
然而,就是在這所“長舌學校”裏,使林肯養成了一個終生不變的習慣:凡是他想記住的任何東西,都要大聲朗讀。每天早晨,他一到達春田市的法律事務所,便立刻斜坐在長沙發上,將他那條笨拙的長腿擱在一張椅子上,然後開始大聲朗讀報紙。他的朋友講述過一段這樣的經曆:
“他吵得幾乎讓人受不了。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要以這種方式讀報。他對此作出了如下的解釋:‘當我大聲朗讀時,會有兩種感覺:第一。我仿佛看到了我讀的東西;第二,我仿佛聽見了我所念的東西,因為我可以把它們牢牢地記住。’”
林肯的記憶裏非常好。他曾說:“我的注意力就像一塊鋼鐵,平時一般的東西很難刻上去,但一旦刻上去,也就擦不掉它們了。”他上麵所提的那兩種感覺,就是他在注意力的鋼板上刻字的方法。你也可以學著他的樣子如法炮製。
最理想的不僅是你要聽到、看到你要記憶的對象,同時還要去撫摸它,嗅聞它,品嚐它。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到它。我們人類是一種視覺思想動物,眼睛的印象可以經久不衰。我們經常可以記住某人的臉孔,即使我們記不住他的姓名。從眼睛通往腦部的神經,比從耳朵通往腦部的神經要多25倍。正如中國那句古話——“百聞不如一見。”
二、他們看不見櫻桃樹
世界聞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有27名助理研究員,從電燈工廠通往主要實驗室,他們每天都來往於新澤西州門羅公園內,他們連續走了六個月之久。有意思的是,在這條路旁長有一棵櫻桃樹。有一次,當他詢問這些員工是否見過它時,竟然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那有棵櫻桃樹。
看到這種情況,充滿熱情與活力的愛迪生大發感慨道:“常人的頭腦所注意到的東西還不及他眼睛所看到的千分之一。我們的觀察力,真正的觀察力竟然貧乏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把一個很平凡的人介紹給你的兩位或三位朋友。我敢保證兩分鍾之後,他可能再也記不起其中任何一人的姓名了。為什麼?因為一開始他就沒有注意到他們,他也從未認真地觀察過他們。他很可能對你說,說他的記憶力不好。不,這不是記憶力的問題,而是因為他的觀察力太差——他不會責備相機無法拍下霧中的景象,但他卻責怪他的忘性大——他期望自己的腦子能夠捕捉到那些模糊及朦朧印象,顯然,這是無法做到的。
三、馬克·吐溫的記憶技巧
馬克·吐溫在其開始演說的最初幾年,總是離不開筆記及摘要。後來他發現,運用他的視覺記憶力很有效,後來他終於能夠把筆記及摘要丟棄不用。他曾經在《哈波雜誌》上敘述過這一轉變的過程,現在轉載如下:
“日期很不好記,因為它們包含了數字:數字的外表單調平凡,不引人注意。它們無法在我們的腦海裏形成圖形,因此很難被眼睛注意到。而如果我們能夠借助於圖畫卻能使日期讀起來很醒目,尤其如果它們是你親自設計的圖案。確實不錯。這一點很重要,即自己設計圖畫。我有過這種經驗:30年前,我每天晚上都要發表一篇需要背誦的演說,為此,我必須用一張紙條提醒自己,以免我把自己給弄糊塗了。那張紙條上寫著一些句子的開頭部分,共有五十三句,其形式大致如下:
在那個地區,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