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確有效的重複
一、背誦《聖經·新約》
開羅的艾阿發大學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大學之一。這是一所回教大學,有2.5萬名學生。這所大學的入學考試,要求每位申請入學的學生背誦《可蘭經》。《可蘭經》的長度和《聖經·新約》差不多,把它背完需要三天時間。
在中國古代,學生被稱作“學童”,他們也必須要背誦一些中國的宗教及古典書籍。為什麼這些阿拉伯及中國學生能表現出天才般的記憶力呢?
原因,他們采用了一種“重複”的方法。這就是我們這裏要講的“記憶的自然技巧之二”。
隻要你經常重複,即使是那些難以數計的資料,你也能夠記住。經常複習你希望記住的知識。使用它,實踐它,再實踐它。把新字運用於你的交談中。呼叫陌生人的名字,如果你想記住。在交談中談論你希望在演說中提出的要點,使用過的知識及資料讓你有很深的印象。
二、正確有效的重複方式
然而,僅僅是盲目、機械地強記及複習某一知識,那是不夠的。有智慧的重複,即配合某種固定的思想特點而進行複習,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艾賓豪斯是哈佛大學的教授,他選了許多沒有任何意義的音節讓他的學生們背誦,比如“Deep”、“Golly”等。他發現,這些學生在三天以內,平均重複背誦了38次這些怪字,居然能全部把它們記下來,如果他們一口氣將之重複念上68遍,也同樣可以全部記下來——其他各種心理測驗顯示出的也是同樣的結果。這是對記憶力進行實驗的一項重要發現。這也表明,如果一個人坐下來,一再重複某件事,一直到把它深深印在腦子中為止,他所要花費的時間與精力,恰好是他在一定時間間隔的時間段進行重複行為而獲得相同結果的兩倍。這種怪異的思想行為可由下麵兩種因素來加以解釋:
第一,在重複行為的時間間隔內,我們的潛意識一直在忙於將它們形成更可靠的聯結。誠如詹姆斯教授所說:“我們在冬天學會遊泳,在夏天學會滑雪。”第二,在分段間隔進行重複時,我們的頭腦不至於因為連續不斷地工作而感到疲憊不堪。《天方夜譚》的譯者理查·波頓爵士能流利地說27種語言,但他承認,他每次練習或研究某種語言絕不會超過15分鍾,“因為,一超過15分鍾,頭腦就失去了對它的新鮮感。”
在弄清以上這些事實後,即便是一位自稱是擁有豐富常識的人,也不會等到在發表演講的前夕才去進行準備工作。如果他真要等到演講前才動手的話,他記憶力的功率隻能發揮出來一半。
關於“遺忘”的方式,這兒有一個發現,對我們很有幫助。
多次心理實驗顯示,對於我們剛剛學到的新知識,我們在最初8小時當中所遺忘的,將超過我們在未來36天所遺忘的,這個比例是多麼奇妙啊!所以,在你要步入一個商業會場或是一個家長會或一個俱樂部會前,在你要發表演說之前,應立即把你的資料看一遍,把你所搜羅到的事實再想一遍,使你的記憶力恢複新鮮活力。在你學習其他內容時,你應該在8小時內重複一次你學習的內容,過後,把它放下,過一段時間,再重複一次,直至完全記住它們。
林肯知道這樣做很有作用,並且一再使用它。當年在蓋茨堡,學識淵博的愛德華·艾佛裏特被安排在他之前發表演說。當艾佛裏特的演講逐漸到達其冗長正式獻詞尾聲時,林肯“很明顯地表現出緊張的神情”,當別人在他之前演講時,他一向如此。他匆匆調節了一下他的眼鏡,然後從口袋中把演講稿取出來,自己先默默地念了一遍,以加強他的記憶力。
增強記憶力的第二個自然技巧是:正確有效的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