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2 / 2)

城市的重建不僅僅是物質的重建,還包括社會、文化全方位的重建。本文的第三部分分析城市景觀建設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城市社會本身的重建與變遷。這一部分包括三個層麵:在社會內部結構的層麵上,研究景觀建設所反映的城市社會結構的重建;在空間變遷的層麵上,從城市空間的變遷上看清代城市對傳統的繼承與改造。最後是在時間維度的層麵上,分析城市記憶與景觀的變遷的關係。

本部分第五章內容把城市建設放在一個更廣泛的文化、社會和政治背景下去考察。這一章中我特別關注的是,在景觀恢複與建設中,中央和地方在城市恢複與建設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身在異鄉的地方大吏和本地士紳如何重建王朝的文化觀念,整合社會秩序,再建階層認同的;城市各階層是如何互動的,新的地方凝聚力在一個移民社會中如何建立;當地方文化發展起來後,地方士紳如何調適和營造自己的城市空間,強化本地地域文化認同。

第六章集中討論在清代成都的恢複重建中,城市空間格局的重建。清代成都城的空間結構一方麵繼承了明代及明之前的城市傳統,保持著城市空間發展的連續性;具體表現在城市基本形態、城牆位置、水係、街道格局等方麵對明代城市傳統的繼承。一方麵由於統治者身份的改變,住民觀念的變化,城市經濟的發展,清朝政府的政治軍事政策等等原因,城市空間中城市格局、城市中心,政治中心及商業功能區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特別是清代成都城市關廂的發展充分展現了清代成都城市發展的活力。

第七章是從時間維度上看城市重建:通過城市景觀的建設探索城市地方記憶的變遷。由於城市景觀作為記憶的地方性話語保存了下來,我們可以通過城市景觀的變遷及相關記錄研究清代地方城市重建中的城市記憶。如在明末清初後的地方城市中,曆經如此巨大的政治變動後,漢族社會如何記憶前朝曆史的?清統治者是如何麵對漢族地方社會的曆史記憶與認同的?新的城市傳統是如何融入舊的城市記憶中的,移民社會是如何麵對本土化地方記憶與遺產的?它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互動?清中葉之後,城市經濟進一步繁榮,世俗文化占據上風。當民眾開始成為城市景觀的主角之時,城市的重建才真正結束。

最後的結論部分將從一個較廣闊的視野來綜合評價明末清初後城市重建在中國城市發展中的意義及影響,成都城市重建表現出的特殊性,城市文化的連續性發展在城市建設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