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影星秀蘭鄧波兒是有史以來最受人歡迎的童星之一,她能歌善舞,極具表演天賦。她創造了一個好萊塢童話,4歲時便開始演電影,主演的影片有《小公主》《小軍官》、《小叛徒》等。她的電影總帶著一片童趣與天真,好似一汪清泉沁人心脾。她那燦爛純真的笑臉、明亮的眼睛和可愛的小酒窩能使人們疲倦、躁動的心靈得到平和與寧靜的享受。
伊麗莎白泰勒
伊麗莎白泰勒一直被看做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具有好萊塢色彩的人物:由童星成長起來的她貌美如花,她可以清純,也可以妖豔,她的魅力、演技使她奪得3次奧斯卡獎,曾經的放縱,也使她顯得肥胖和衰老。她的美貌、她的電影、她的丈夫……使得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她始終是媒體追逐的目標。她仿佛是濃縮了的好萊塢樣本:藝術、美貌、金錢、愛情和注定要失敗的婚姻。
瑪麗蓮夢露
金發碧眼、性感嘴唇、嬌美身材,這個從孤兒院出來的姑娘後來紅透整個好萊塢,成為幾十年來最著名的性感女神。她是男人心目中永遠的美人,她的容貌、身姿、舉止,被一代代女星模仿,她是傾倒眾生的絕代尤物。
凱瑟琳赫本
凱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父親是一名醫生,母親是一名爭取婦女參政權力運動者。赫本與同年齡的女孩相比變得非常害羞,即使在家裏也顯得非常書卷氣。赫本考入布瑞邁沃學院之後,開始立誌做一名演員,在大學期間演了不少戲。畢業後,她開始在百老彙和其它地方得到一些小角色飾演,她總能把角色演得很吸引人,特別是在《哈特和波特夫人》中的表演。後來她以舞台劇《勇士丈夫》正式步入美國演藝界。接下來她開始出演電影,在影片《離婚證書》中,由於在片中的出色表演,她拿到了自己標出的片酬並且與RKO公司簽約。1932-1934兩年間,她主演了五部電影。其中第三部影片《清晨的榮譽》榮獲了奧斯卡金像獎。第四部影片《小女人》獲得了當年最佳影片獎。這時關於她個人生活的報道和傳聞也越來越多:在生活中舉止傲慢,拒絕出演好萊塢的影片,穿著鬆鬆垮垮、而且不化妝,在照相機前不注意形象,拒絕記者采訪…而影迷們為她這種反傳統的行為而喝彩。1951年,已步入中年的赫本以影片《非洲女王》第五次獲得了奧斯卡提名。進入50年代,赫本塑造的角色多是具有顯赫地位或特殊身份,並以此多次贏得了奧斯卡提名,這些影片包括《夏季》、《喚雨巫師》、《最後的夏季》。60年代,赫本出演的影片不多,因為她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與屈賽的戀情之中。但是,赫本並沒有放棄在演藝事業上的追求,她以影片《長夜旅行》為自己贏得了第九個奧斯卡提名。
馬龍白蘭度
他不是一個偉大的人。不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謙謙君子。不是一個道德完善,行為清白的好人。不是一個慷慨的慈善家。不是一個好朋友,好丈夫,甚至也不是一個好情人,好父親。不客氣地說,他生前臭名卓著,惡債累累。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是一個偉大的演員,連上帝也不能。
經典影片
《公民凱恩》
《公民凱恩》又名《大國民》,是一部內涵豐富、富於哲理的傳記體影片,也是當時年僅25歲的電影大師奧遜?威爾斯自編、自導、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以一位報業大亨凱恩之死揭開了序幕,並通過他的人生經曆和事業的興衰史,見證了一樁資本主義神話下的複雜真相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公民凱恩》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體現了獨特的新穎性,因而被看成是世界電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實驗和創新之作。
《教父》
《教父》根據美國作家馬裏奧?普佐的暢銷小說改編拍攝而成。全片表現了紐約黑手黨科萊昂家族的種種內幕活動,策劃、追逐、暗殺、槍戰等場麵連續不斷,氣氛肅殺,且用紀實手法處理,攝人心魂。該片對了就黑手黨的內幕提供了相當形象化的資料。該片榮獲第45界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3項大獎。
《廣島之戀》
《廣島之戀》是法國導演阿蘭?雷斯奈斯的經典之作,他采用時空交錯的現代派電影手法,透過一個象征性的愛情故事來折射戰爭的可怕與忘卻的重要。影片依意識流手法來鋪敘這個關於記憶的故事,寓意深遠。
《亂世佳人》
美國電影《亂世佳人》堪稱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佳作,它獲13項提名,最後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8項大獎而首創獲獎最高記錄。曆年來,美國每次評選十大最佳影片,《亂世佳人》總是榜上有名。
《阿甘正傳》
智商僅70的阿甘,因為持著“從一而終”的精神來對人對事,結果碰到了很多奇遇,並取得了很多正常人都無法獲得的成功,成為一位巨富。全片生動有趣的將美國社會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曆史和文化的變遷進行了重點性的反映,通過以假亂真的特技效果將紀錄片中的曆史人物與虛構的劇中人物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了電影的神奇作用。本片成為轟動全球的超級賣座巨片,並且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6項金像獎。
《獅子王》
非洲草原,萬獸群集,共同慶賀小獅子王辛巴的誕生。小獅子王辛巴經曆生、死、愛、責任等生命中的種種考驗,最終登上了森林之王的寶座,它在周而複始、生生不息的自然循環中體驗出生命的真諦。本片榮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原著音樂和最佳電影主題曲兩項大將,成為當時最成功、最賣座的動畫電影。
電視藝術知識
電視藝術
電視藝術通過電視技術手段進行藝術創作,並在電視屏幕上展示創作成品,是有編導、演員、攝像和編輯等多種藝術元素組成的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隨著電視的誕生而產生的一門藝術形式,有繼繪畫、建築、雕塑、音樂、詩歌、舞蹈、電影、戲劇之後的“第九藝術”之稱。
電視劇
電視劇最早產生於英國,是融合舞台劇和電影的表現方法,采用電視即使進行製作的藝術形式。電視劇從形式上看,有單本劇、連續劇之分。它具有製作周期短、傳播快的特點,能及時反映現實生活。
電視汙染
電視汙染的含義有兩方麵:一是指利用電視傳播色情、暴力、犯罪、迷信等內容,對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產生極大危害;二是指電視本身作為一種強勢媒體,使人們過分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對人們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可忽視的損害。電視汙染已經引起一些有識之士的重視,“淨化”都是屏幕勢在必行。
收視率
收視率是電視台為了解其節目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大小的一種統計數值,是收看某種電視節目的人數與觀眾總人數的比值,它通常通過社會調查等方式進行實際統計。收視率是衡量一個電視節目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
電視節目的製作與播出
電視的英文為Television,是由希臘文tele(從遠處來的,遙遠的)和拉丁文Vision(看)組成的,意思是觀看遠距離送來的畫麵。電視出現之初,被人們稱為“家庭的戲劇”,後來又稱“小電影”或“屏幕電影”。現在的電視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逐漸形成了一種與觀眾交流的獨特方式。
電視台
電視台是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想特定範圍傳送聲音和圖像信息的大眾傳播媒介,是一種傳播工具。1926年1月份,英國人貝利德利用電視掃描盤,完成了電視畫麵的組合及播送。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正規電視台。從此,世界電視業進入迅猛發展的時代。
圖文電視
一些電視台已經開通了電視圖文節目,用戶通過圖文接收裝置,就可以就進行收看。這些節目的內容是一些靜態文字、表格或圖片,如火車時刻表、股市行情、天氣預報、烹飪菜譜、新聞照片、詳細的通訊報道等,這些內容能聯係打印到紙章上保存,從而避免了電視節目“稍縱即逝”難以記錄的缺點。它具有電視廣播和傳真的優點,尤其適用愈電視教學。
節目編輯
電視節目後期製作的基本任務是將畫麵的對白按最佳方式組合起來。不管是最簡單的還是最先進的編輯係統,幾乎所有的影視作品最終都是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非線性編輯係統來完成的。
肥皂劇與連續劇
最初,電視連續劇並不是文學連續劇,而是為了拍攝廣告而製作的商業片。它有一個不
太好聽的名字——“肥皂劇”。直到今天,我們還把一些冗長無味的適合家庭主婦看的電視
連續劇稱為“肥皂劇”。
早在電視剛剛問世後不久,外國的一些肥皂廠商就發現利用電視宣傳、推銷其產品比其他廣告更有效。但好景不長,單憑幹巴巴的廣告不僅不能吸引觀眾,甚至使觀眾感到厭煩。
為此,個別廠商別出心裁,與電視台協商出重金聘請劇作家為其編寫故事性很強、情節
動人的劇本,然後拍成電視連續劇,逐日在電視節目中播放。在播放過程中,再巧妙地把肥
皂廣告加進去。這樣,觀眾既欣賞了電視連續劇,又同時看到了廣告。“肥皂劇”因此而得名。
國際電影節
國際電影節定義
國際電影節是展覽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的盛會。它的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通常都設立一個國際評選委員會,對正式的參展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接、服裝、美工和特技等)授予獎品和獎狀等。也有隻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展覽。
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1932年在意大利誕生。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電影節的誕生,首先在歐洲,繼而在世界其他地區,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觀注,於是,各個國際電影節便應運而生。
至今,全世界的國際電影節共300多個。就性質而言,這些電影節可分三類。第一類是綜合性國際電影節,特點是規模大,世界各地的各類影片一般都能參加映出或比賽。一般隻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專業題材的影片,有120多個。第二類是專業性國際電影節,特點是規模小,一般隻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專業題材的影片,有150多個。第三類是地區性國際電影節,特點是放映某一地區、幾個地區或某些國家的影片,有30多個。
多年來,國際電影節成為世界備國文化交流最廣泛、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通過這種活動方式,加強了各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促進了各國電影工作者之間的相互合作,為發展各的電影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類型的國際電影節活動。
全世界主要的國際電影節有: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墨爾本國際電影節、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卡塔赫納國際電影節、紐約國際電影節和迦太基國際電影節,等等。
由中國舉辦的國際電影節、電影展主要有: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中國“亞洲電影周”、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中國國際科教電影節、東京“中國電影回顧展”、香港國際電影節和法國“中國電影回顧展”,等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意大利)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它於1932年由兩年一度的威尼斯藝術節(簡稱“雙年節”)創辦,從1935年起改為每年一次,一般在8月底9月初舉行,為期兩周左右。1940至1942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客觀存在到影響,參加國大為減少。1943至1945年停辦。1946年恢複舉行。該電影節的正式獎為“聖馬克金獅獎”。
寬銀幕
現在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寬銀幕了。但電影產生的初期,通用的銀幕高寬之比是16:22,電影界稱之為標準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