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長歌5(3 / 3)

是啊,不管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我們都不要忘記自己是吃糧食長大的!我們吃的糧食來自哪裏,是經過多少雙手,才擺放在我們的飯桌上。

就這樣眺望著,遐想著,心裏充滿一種聖潔的感情。我知道,這就是感恩的情懷,有了這種情懷,眼裏的一切都會被塗上明亮的暖人的色彩。

說也巧,當車輛駛過什字鎮,一個更壯美的場景呈現在我的麵前:隻見一些農民把秋糧攤開在公路邊晾曬,金黃的玉米,火紅的高粱,黑色的豇豆,白色的雲豆,雜色的豌豆……它們一塊接一塊,連成一片多彩的圖案,綿延不絕。曬糧,是農人一年勞作中的一個習以為常的環節。但此刻,我卻覺得,農人仿佛是在為來之不易的收獲舉行隆重的慶典。

車輛在斑斕的“圖案”間緩行,我靜靜地凝望著一一掠過的燦爛的糧食,在心裏默默地向土地,向農人,向糧食致敬!

梧桐祭

我家住在四樓。站在北麵的窗口朝下望,可看見一條呈東西走向的“綠色河流”,西端遙對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崆峒山,東頭與一個十字路口銜接,十字路口是公交車最西麵的站點,公交車每隔5分鍾從城區發來一趟。

“綠色河流”是靜止的,甚至可以說是凝重的,因為它是由兩排巨傘般撐開的樹冠構成,除非在有風的日子,它才會活躍起來,不時湧動起層層疊疊的波濤。

這是梧桐樹,健壯,偉岸,每一棵樹一個小夥子抱不住,它們整齊地站在路兩邊,一邊35棵,共70棵。如此規模龐大的樹群,在城市任何一個地方是看不到的。主街道邊有樹,但病相,樹冠被砍掉,軀幹隻有碗口粗。公園裏有老柳樹和新栽的柳樹,老者,腰身佝僂,樹皮龜裂,勉強萌生出零星的葉片。新者,懸垂的稀疏枝條,一如小姑娘的細辮子隨風矯情地擺動著,難以在春季攔擋風沙,在夏天遮蔽炎陽。

所以,不管誰從城裏來到市郊,當看到梧桐樹氣勢磅礴的陣容時,都會仰視、驚歎、羨慕。

當初,我選擇在這幢樓上購房居住,正是因了“綠色河流”的存在,它使寧靜有了內涵,有了畫麵,有了神韻。看書或寫作累了的時候,我就靜靜地站在窗戶邊,把澀酸的眼睛交給綠色按摩,那種清爽的感覺是用語言無法描述的。也是因了樹的存在,躺在床上聆聽雨聲,別有一番韻律在心頭彈奏啊。雨水打在水泥地上,嘩啦嘩啦,刺耳,焦躁;而斜織的雨絲落在梧桐樹厚實、肥碩、富有彈性的葉片上,則變成一種綿密的、溫情脈脈的低訴了。

隨著季節的更替,“綠色河流”也是改變著色彩的,比如,到了五月,每當一樹樹桐花盛開,呈現在視野裏的,便是一“河”粉紫的波濤了,且不時有濃鬱的香氣隨風飄來,滋心潤肺。

梧桐樹也是有靈性的。有一年暮秋,氣溫驟降,路上結滿冰溜子,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極大不便。就在這時,幾乎是在一夜間,120棵梧桐樹不約而同地抖落尚還保持綠色的闊大的葉片,將路麵全部覆蓋,鋪出一條厚厚的綿軟的地毯……

麵對此情此景,我怎能不感動呢!不免想:梧桐樹啊,願你陪我到老,用你營造的美麗氛圍,為我驅除勞作後的疲憊,失意時的不快與煩惱……可是,這個依附於梧桐樹的願望,有一天竟從突然傾倒的樹巔跌落下來,摔碎了,摔得我的心好痛!

當地加快城市建設的速度,或拆房,或修路,或建橋。樓下這條梧桐樹守候40年的路,便也被納入拓寬範圍,於是,就有現代化的電鋸走來了,就有挖掘機開來了,打破寧靜,攪渾空氣,天地間到處彌漫著梧桐樹木質特有的氣息。

附近居民對此議論紛紛,都認為不該伐掉這些梧桐樹,但始終沒有人敢去阻止,因為這是政府行為。到了第三天,在木屑飛濺、電鋸刺耳的轟鳴聲中,竟有許多人簇擁在周圍等待撿拾樹枝……我為此感到悲哀!梧桐樹陪伴人們過了這麼多年,給大家遮風擋雨,現在梧桐樹遇難了,人們還要用它的“屍骨”去生火取暖、做飯,這不是在趁火打劫嗎?一棵棵粗壯的梧桐樹被電鋸支解的場麵,我不忍麵對!我感覺到,轟鳴的電鋸不僅僅是在切割梧桐樹的軀體,而是在切割我的心靈和神經啊!

70個樹樁,像墓碑般在路邊保存了好長一段時間。每次路過,我都忍不住要用目光把它們一一撫摸一遍,有時蹲在一個樹樁前,默默地凝望它,拍打它,似要喚醒什麼……然而,這已不可能了,當我拖著疲憊的腳步走回家的時候,再也不會有梧桐樹列隊迎接我了!

從此,憑窗眺望,我眼裏的季節是空洞的,沒有生機的;由水泥構築的生存空間,呈現出的永遠是一片麻木人視覺、窒息人呼吸的僵硬灰色!

但願那些尚還存活的樹,再不要被砍伐;尚還保留些許綠色的土地,再不要被大廈高樓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