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西藏
一、西藏的藍
是在蒼穹無邊的遼闊裏鋪開的藍,由像哈達一樣潔白的雲團所裝點,襯映著它藍色鑽石般的光澤與深邃。
是在五彩經幡迎著高原雄風舞動的斑斕裏展開的一片顏色,上麵寫滿經文,而勁吹的風代表了藏民的虔誠,誦讀經文無止無休。
是一朵格桑花綻露的笑靨,讓我看到大自然童年的純淨,也隻有遠離汙染的西藏才能將它保持。猶如一個聖潔的女子,在以生命的尊嚴守衛著她的貞操。
是我透過納木措明澈的眸子看到的藍,在木刻般赤裸的群山中,西藏呈現的柔情波光瀲灩。
哦,西藏的藍,波動在犛牛親近草地的眼睛裏,讓我看到這雪域生靈擁有一顆大海的心髒,不然,它怎麼能以博大的胸懷經受千萬年風雪的洗禮和缺氧環境的曆練,成為藏人生存的依賴,把這一座座能夠走動的白色或黑色的高原眷戀?
哦,西藏的藍,在我的記憶裏鋪下一片清澈的寧靜,每一次對它的回首與憶念,都是沐浴靈魂的過程。
二、西藏印象
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民族,能夠如此敬畏自然,視哺育他們的雪山、湖水、草地、山林為神靈,像以虔誠之心敬奉佛祖那樣,熱愛它們,嗬護它們,頂禮膜拜它們!
因了這種亙古不變的堅守,因了這份赤誠的情懷,高聳入雲的雪山才依然閃爍著神聖的光芒。納木措、羊卓雍措,才依舊保持著原始的清澈。
多麼聖潔的水呀,它把天空洗得很藍,把水鳥的羽毛洗得很白,把那麼多雲團洗成哈達的顏色,潔白而舒展,溫柔了我閱讀西藏的目光和心情。
是的,哪怕隻對雪山眺望一眼,哪怕隻在海拔4000多米的湖邊站立片刻,不必用手去觸摸湖水滲骨的清涼和彈性,我蒙塵的心靈都會被一種恍若隔世的肅穆氣氛所震撼,也會被彌漫在幹淨陽光裏的潔淨氣息所浸潤,所淘洗……
站在藏人用來祈福的嘛呢堆中間,所有的頌詞都顯得蒼白、輕飄,我以石頭般的沉默與篤誠靜靜地眺望著,一隻雪色水鳥,牽了我的視線,在輕盈地飛翔、盤旋,似要撫遍天之藍,閱盡疊湧的雪浪在廣闊的湖麵寫下的壯麗詩行……
三、雪山的愛無處不在
當列車載我駛上青藏高原,無邊的草地在窗外徐徐展開它的廣闊與岑寂時,我就開始感受到雪山的愛。
這愛,最初是從天地銜接處流來的一溪溪雪水閃現出來,它們有的像銀白的哈達一樣舞動在草地間,溫柔地纏繞在黑色犛牛的蹄下;有的則彙聚成潭,猶如高原明亮的眼睛,閃爍著仁慈的光輝。
由雪水哺育的草地,鋪開柔軟的綠色,柔軟的雪山的愛;埋頭吃草的犛牛,這裏幾隻,那裏一群,安靜得像是偎在母親懷裏的嬰兒。
雖然由於雲遮的緣故,或眾多高山的阻隔,我很難看到雪山,但從拉薩河的濤聲裏,我能夠聽到雪山的心跳;從尼洋河翻卷的浪花裏,我能夠看到雪山的笑靨。
當我被納木措一個聖潔的眼神喚至她的身邊,站在海拔4718米的高度,我終於看見了念青唐古拉雪峰,日光勾勒出它清晰的輪廓,神秘而縹緲。
此刻,佇立岸邊的我,和一塊石頭一起,生命的質地正承受著清澈湖水的浸潤和洗禮。
拂麵的柔風裏,飄滿雪山母親乳汁的清香……
沙坡頭感懷
來自騰格裏沙漠的威脅,是一粒粒無孔不入的細沙,它們如蝗蟲般呼嘯而來,突破稀疏的沙柳構築的防線,逼至黃河岸邊。
一路嘯歌的黃河流經這裏時,變得小心翼翼,渾黃的波濤,洶湧著騷動和不安,難以保持安靜。
但騰格裏埋伏在這裏的陰謀,似乎並沒有被貪玩的遊客察覺,他們依然興高采烈地用手掌,用赤腳,反複撫摸著沙坡頭躬起的脊背,就像撫摸著一隻被馴服了的雄獅的鬃毛。
甚至,有許多人乘坐木製的滑板,順沙坡滑下,在飛濺的沙粒中,把被驚險擦亮的笑聲放飛。
有誰注意到,在黃河以北幾裏外的騰格裏沙漠邊緣,正在與沙浪抗衡的沙柳,它們被折斷的枝葉在痛苦地抽搐?
是的,人類與沙漠的戰爭並未結束。
沙坡頭依然是一個戰場,守護在這裏的每一棵樹,每一片蘆葦,每一株草,都是站崗的士兵,時刻在監視著沙漠的動靜,嗬護著母親河的安寧。
沙坡頭,沙坡頭!
在我仰視的驚歎裏,你是一麵醒世之鼓啊,被歲月斜立在黃河岸邊。
我真想撿起一塊黃河石作鼓槌,把你擂響!
讓咚咚的鼓聲,把世人從沉湎的享樂中喚醒,然後以沙柳的精神,以鑲嵌在黃河堤岸上的石頭的硬度,築起一道銅牆鐵壁,抵禦風沙,抵禦一切自然災害對母親河的威脅。
假如我們對潛伏在沙丘背後的危機,視而不見,無動於衷。
有可能在不久的一天,騰格裏沙漠那起伏的沙丘,就會變成埋葬母親河、埋葬我們生命的墳墓!
舌尖上的大海
一、遊輪
是的,這僅僅是一次試探般的親昵,談不上深入。
遊輪,像一匹被馴服的駱駝,由那根叫遊戲規則的韁繩所牽,馱著遊人,在草原般碧綠的黃海邊沿轉了幾分鍾,就去靠岸了。
“時間太短了啊。”這是所有遊客的詫異。大家都感覺不過癮。
就像一個餓漢,隻舔到一星麵包渣。
而麵包渣散發的香味,撩得他更加焦渴。
可是,又想,隻有30元的花費,人家不可能讓你領略大海更多精彩的內容。再說,出於對安全的考慮,人家也不敢讓你深入大海,置身於風口浪尖。
這樣一想,心態就平和了。笑著,抓緊機會,站在船舷邊和風平浪靜的大海合影,算是對缺憾的一點彌補。
但我心裏清楚,對於大海來說,我仍然是陌生的!
大海,你太遼闊了,渺小的我,無法走進你的內心。
二、海底世界
此刻,在我與大海之間,隻隔著一層玻璃。
但並不能說,我已深入大海的內部。
一個清醒的意識暗示我,別聲張,你距離大海還十分遙遠。
假如我是青島的一個漁民或一隻海底的小貝,我才有資格說,我距離大海很近了。
三、海邊礁石
第一眼看見它們,這些堆積在一處淺海灣的礁石——散亂的不規則的礁石,我產生一個錯覺,以為它們就是我在隴東山塬上經常看到過的那種黃土!
我甚至想,黃土怎麼堆放在這裏,怎麼沒有被海浪衝去?
當我來到“黃土”跟前,才發現這不是黃土,是礁石——堅硬如鐵的礁石,脫了鞋襪赤腳走在上麵,腳心就被硌得生疼,礁石的棱角猶如刀子般鋒利。
於是,我不奇怪了,“黃土”何以會有資格給大海做伴。
億萬年海水的衝刷和砥礪,鍛造出礁石堅硬的骨頭。
因此,當遊人要和大海合影的時候,大海總喜歡挽著礁石一起走進鏡頭。
對大海不離不棄的礁石,和大海一起經受狂風暴雨洗禮的礁石,完全有資格分享大海的榮耀!
四、舌尖上的大海
掬一捧海水,舔舔,好鹹!
哦,舌尖上的大海,是一粒鹽。
不知有多少日子,在勞作中,汗水從我黝黑的臉頰滑入嘴角,讓我品出鹹澀的味道。
莫非,在我的體內,也有一片大海?
血汗彙聚的大海,托起我的生命之船,在艱難地航行。
如果我懶惰,懈怠,將會導致船兒擱淺在庸碌的沙灘,拋下的錨陷入沙子裏,會被這些時間鋒利的牙齒啃噬得鏽跡斑斑。
隻有堅持不懈地追求,我才會駕馭生命的航船拓寬生存的海域,逐漸靠近夢寐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