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長歌11(2 / 3)

命運之舵,就掌握在自己手裏!

假如大海裏沒有鹽,所有海洋生物都會死亡。

假如我不出力流汗,我栽培的希望之花就會枯萎。

大海,是神的一顆汗珠,滴落在地球上,滋養著這個世界。

凝眸黃河

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會被歲月的流水衝走。

隻要是真正的寶貝,就會留存下來。

黃河奇石,因與藝術結緣,便有了靈性和持久的生命力。

一塊石頭就是一幅畫。

一塊石頭就是一首詩。

一塊石頭就是一支歌。

畫裏再現了《大漠孤煙直》的蒼涼與悲壯。

詩裏演繹著《月上柳梢頭》的浪漫愛情。

歌裏流淌著《黃河艄公》哼唱的悠揚“花兒”。

由此,我相信,大地也有記憶,並且被黃河水越衝刷越清晰。

我讚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我更讚賞那一雙雙發現美的眼睛。

在塵世,不知有多少珍寶被時間的灰塵掩埋,沒有被人發現,甚至遭到無知者的踐踏。

快艇,泊在黃河邊

對於男人,這絕對是一個誘惑。

生活太四平八穩,激情又被瑣碎的日子磨損,愛情就像長期掛在腰間的鑰匙一樣暗淡了光澤,想到它的時候,隻是為了打開通向臥室的門。

我日漸麻木的神經需要一次刺激。

我沉睡的男人荷爾蒙需要被重新喚醒。

於是,我決定向快艇走去,想駕馭它,和在夢中呼喚過無數次的黃河親密接觸一回。

讓它的朝氣激發我的朝氣。

讓它的活力調動我的活力。

可是,站在身邊的妻子又變成一條鐵鏈,牢牢地拴住我的手腳,不讓我輕舉妄動。

就像平時,我想幹點冒險但會改變處境的事情,總被她阻攔。

說,那太危險,這世上,榮譽,金錢,麵子,地位,都沒有生命寶貴!

沒辦法,我就隻能站在黃河邊,看看那隻浮動的白色快艇而已。

湧起在心裏的衝動,被我悄然壓下去。

自然,那在波滾浪翻的驚險中能夠找回激情的機會,便與我擦肩而過。

我想象的縱橫馳騁的豪邁,猶如我小時候點燃的一枚啞炮,隻冒了一縷煙,沒有炸響,沒有在我的閱曆中,鑲進一楨可引以為榮的回憶。

黃河繼續向前奔流。

我的生活依然平靜若潭。

我突然意識到,在自己長滿荒草的心岸,其實已停泊了許多從未起航的快艇,它們深深地陷入時間的淤泥裏,正慢慢地生鏽……

黃河從蘭州流過

任憑樓群在摩肩接踵地擠占著蘭州這座城市的空間。

任憑如潮的人流從黃河鐵橋上湧來湧去。

任憑兩岸公路上的大小車輛川流不息。任憑岸邊那些樹木和花草按照自然規律一歲一枯榮。

任憑人類不斷有悲悲喜喜的故事上演,而意外的天災人禍的事件又不時往這些劇情裏攪進一些或恐怖或血腥的慌亂,就像平靜流淌的河流有時會蕩起漩渦,掀起波濤。

黃河,依然在按照它自己慣有的節奏穩健地奔流。

不急不躁地奔流。

哪怕有人跳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它也不曾改變自己的流速。

它依然那麼寬闊,那麼渾黃。

泥色的波濤疊湧著,翻滾著,如一群擠撞的猛獸,卻又被一種巨大的力量所控製,不曾衝破秩序的底線。

也許黃河有許多次咆哮的機會,但似乎還不到時候,所以,它強壓著在血管裏奔竄的雷霆,而以基本平和的神態在趕路,在疾行。

塵世的繁華和熱鬧留不住它的腳步。招搖而過的美女留不住它的腳步。

即便,不時有人駕馭快艇,向它的威嚴發起挑戰,它也會以無言的寬容,任其放肆地撫摩它永不改變的黃色皮膚。

不過,它不會永遠就這麼沉默著,克製著,使自己的故事缺少跌宕的情節和高潮。

在艱險的壺口,它會把內心的雷霆釋放。

——這在堅持和忍耐中醞釀的歌聲,定會嘹亮所有人的聽覺。

人民英雄紀念碑

一種使命會使石頭站立起來。

一種貢獻會使石頭站立起來。

一種報答會使石頭站立起來。

一種獻身會使石頭站立起來。

……

站立起來的石頭,就不再是普通的石頭,在人們仰視的位置,它成為一段曆史的見證,一種精神的象征。

比如,眼前這塊高聳入雲的石頭,它比一部名著更有內涵和可讀性,它讓我們觸摸到和平的根,我們正在享受的幸福的源頭。

比如,魯迅的塑像,早已被人們讀成民族的驕傲。

雷鋒的塑像,在人生路口,站立成一種路標的形象。

在華夏大地,還有許許多多石頭站立著,站立成讓歲月注目的驚歎。

——那是抗災後,用熱淚築起的崇敬。

——那是一次工程竣工後,用汗水澆鑄的紀念。

——那是一所希望小學建成後,用喜悅鏤刻的感激。

至於一座座烈士陵園裏英雄們的墓碑,多得更是無法數清……

我忽然覺得,這些大大小小站立的石頭,不會被時間風化的石頭,在鋪一條要比從曆史煙雲中蜿蜒而來的長城更加宏偉的階梯。

走在這堅實的階梯上,我們的祖國邁動的腳步,顯得那樣沉穩有力,一步一步走向繁榮和富強。

第二輯 詩意隴東

崆峒,我精神的棲地

一、傾訴

在西北遼闊的天空下,黃土的柔軟,使很多高高隆起的丘陵和山塬,顯得太過粗糙和平順,它們陰柔有餘陽剛不足的線條,就那麼隨意地起伏著一種緩慢的甚至是凝重的節奏。

盡管人類社會已從刀耕火種的蠻荒歲月步入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軌道。

可是,那些丘陵,那些山塬,依然保持著最初的模樣,任憑風雨雕琢,也沒能把躬著的脊梁挺直,反倒在裸露的平庸裏,又增添許多滄桑和無奈。

然而,就在這蒼黃的,幾乎要窒息我呼吸的氛圍裏,崆峒山,我與你相遇,頃刻間,我快要沉睡的激情,一下子就被你蔥蘢的生機喚醒了;疲軟的目光,被你雲遮霧繞的峰戀,牢牢地抓住,然後猛地提起、拉直,隨它們躍入蒼穹,閱讀你神奇的風景。

一處問道宮,築於高岩,這是軒轅黃帝邁進的一所學堂,他求教於得道成仙的廣成子,學習安邦治國、修身養性之道。

後來還有秦始皇、漢武帝,不畏旅途勞頓,攜帶一身征塵,把你拜見。

他們尋根祭組,遊覽靈山秀水。

一時間,你蓄滿落葉的沉寂被打破,聲名遠播,香火綿延不絕。

一部《史記》,寫盡天下興亡之事。

它的作者司馬遷,也曾登臨你的峰頂,探尋曆史遺跡,去偽存真,為《史記·五帝本紀》這一頁留下珍貴的注解。

趙時春向你走來。譚嗣同向你走來。

你雄秀的景色,激發了許多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他們縱情高歌,把酒吟詩,或豪放,或沉鬱,或清俊的詩情,濃烈如酒,至今依然氤氳於典籍,飄繞在我的心頭,不曾被時間的流水衝淡。

哦,崆峒,我投奔你,沒有過多的奢望,隻是想尋求心靈的安靜,使我動蕩的生命泉流,由渾濁變為清澈,映照出靈魂真實的花影。

曾經,為爭名逐利,我給自己戴上沉重的鐐銬。

自由的心性,蛻變為一隻蝸牛,在艱難地爬行。

現在,你接納了我,以一河涇水的溫柔,洗滌我蒙塵的身心,能否使我返樸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