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已進入學校讀書,並不是沒有知識的人,須時刻思念財物的得來異常艱難,應力求勤儉節約,不要沾染上輕薄浮華之習氣,不要學得放蕩不羈,應將平日愛華麗奢侈、喜歡鬆疏散漫等種種不良行為徹底改掉,做一個忠厚謹慎、儉樸實在的子弟。如能做到這樣,較之那些鮮衣肥馬、講究排場而引起有識之人背地嗤笑者,不是相去很遠很遠了嗎?你們的天性本來淳樸厚道,還是知道孝道之心的,然而近來聽說兄弟之間也漸漸出現了相互抵觸離異的情況,這是最要不得的。你們須知兄弟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除此以外的事情樣樣都是次要的。不要貪圖錢財,不要偏愛自己的妻子兒女,不要以為父母偏向哪一個人而在背地產生怨恨之心,不要因彼此言語稍稍不合就相互猜疑而致產生仇怨。兄長對弟弟要寬容,弟弟對兄長要存以忍讓之心,兄弟之間和睦親近,不怨恨成仇,和煦之風像輕煙一樣向上吹拂,吉祥的景象自然就會到來。而一個人之所以能做到刻苦自勵,能知道友善親愛,關鍵的問題是由於他能勤奮讀書,明白做人的道理。平時靜化、集中自己的心誌,除溫習科考課程之外,將古聖賢的嘉言善行親手摘錄、細心體會,動腦筋考慮一下古人為何能夠做到如此,我自己為何不如古人。思索之後因為愧悟之心轉而產生發憤向上的誌趣,必定能盡力按照古人那樣去要求自己。精神集中、誌念專一,而一切好高騖遠的非分之想就會自行排除,正道之心日漸產生,而孝順父母、友愛兄長、忠於君王、取信於友朋和仁愛、厚道、禮儀、謙讓等好的品性就會自然得到啟迪而萌發。否則,淡泊寡欲之情趣最終不能戰勝對物質享受的刻意追求,天然良好的本性日益被壞習慣所浸染損害,盡管有除去奢侈、崇尚儉樸,革除輕浮、取法忠誠的良好願望,但為時已經晚了!
我的品行衰薄,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約束家人,時時為此感到內心有愧,然而想到你們、愛護你們,所以我用自己認為要改正的地方來告誡你們,自己認為做得不錯的地方來勉勵你們。明明知道是錯誤的東西,如果我不向你們傾心指出,那麼我這個做長輩的就對不住你們,而我已經指出了的問題,如果你們不認真記住,聽不進耳去,那麼就是你們做子侄的辜負了我一片良苦用心,並且是你們自己害了自己。你們要多想想,不要把它看做是我對你們隨便談談、無關緊要的話語而已。
【評析】
倭仁在這篇家訓中嚴肅指出其子侄中日習奢侈之風,講究吃喝玩樂,不思上進的弊害所在,要求他們通過多讀書,用學識淨化自己的身心,戒除不良習氣。他反複告誡子侄輩,讀書做官是正途,捐資求官不可取。一再強調,兄弟之間應講和睦團結,不要你爭我奪,敗壞家庭聲譽,致貽笑於世人。倭仁在這裏所提出的問題及其解決的方法,雖然是從封建文化的角度而闡發的,但其中某些內容對於當今家長如何教育他們的子女學真本事、做真學問、做好官、做有益於社會的人,還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尤須指出的是,倭仁能夠以平等的姿態,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要求子侄輩引以為戒,這種教育方法也是可以借鑒的。
必須發憤學做好官
【原文】
州縣親民,稱職匪易,能造福亦能造孽。第一要將利心打破,莫作潤身肥家之汁。我家仰荷君恩[1],得有今日,必須發憤學做好官,力圖報稱。
平日將吏治諸書多讀廣覽,悉心講求,以為將來展布。尤須近正直,遠邪佞[2],崇節儉,戒浮華,習勤勞,儆偷惰[3]。昔人雲:“為官是苦人,做官是苦事。”以官為樂,必不能做好官也。汝到省後,必有一般勢利小人趨承親近,少年喜其柔佞,鮮不入其彀中[4],一與交結,受害無窮。書中所謂近正遠邪,尤緊要語也。汝其慎之[5]。
——節錄自《倭文端公遺書》
【注釋】
[1]荷:承受。
[2]佞(n佻ng):善辯;巧言諂媚。
[3]儆(j佾ng):使人警醒;不犯過錯。
[4]鮮:少。彀(g侔u)中:圈套裏。
[5]其:應當;還是。
【譯文】
州縣之官最接近平民百姓,但做一個稱職的官卻不容易,既能造福於人民也能為害於人民。你做官首先要將利己之心廢除掉,不要有中飽私囊、滿足一己一家之無窮欲望而不顧百姓死活的打算。我們這樣的官宦人家依承君王的恩惠,才得有今天這個樣子,你應該下定決心學做一個好官,盡力報效朝廷。平時將有關吏治方麵的書籍廣泛閱讀,悉心體會講求,以為將來親自處理事務的資本。特別需要做到多接近正直之人,遠離奸邪諂媚之輩,崇尚節約儉樸,力戒輕浮不講實際,長期堅持多勤多勞,警惕沾染偷閑懶惰之習氣。從前有人說:“當官的人是很辛苦的人,做官也是件苦差事。”如果一個人認為做官是為了享樂,那麼他必定不能做一個好官。你到任以後,一定有一些勢利小人趨迎奉承在麵前,少年人一般都喜歡接近表麵和氣、實際上巧言諂媚的人,很少有不中其圈套的,一旦與這樣的人交結往來,受害無窮無盡。古書中所說的接近正直、疏遠奸邪,尤其是很重要的話。你應當慎重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