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倭仁家訓(2)(2 / 2)

【評析】

倭仁明確告訴他的侄兒,做官好壞直接關係到人民的切身利害。做一個好官實在不容易,他必須首先摒棄利己之心,才能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做一個好官,必須在平時廣讀博覽古往今來有關吏治方麵的書籍,以增長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做一個好官,必須講求實際,吃苦耐勞,隻有這樣才能體察民情,設身處地為那些辛苦勞作的人著想。要做一個好官,還必須多接近正直之人,拒絕與那些阿諛奉承、勢利小人交朋友。這些話語中充滿著可資借鑒的做官治事的人生哲理。

示鹹兒

【原文】

權篆皖南[1],自是上遊,青目、寧國等處屢遭兵燹[2],禦寇安民均關緊要,當竭力為之,勿負委任。盤根錯節乃見利器[3],畏刀避箭豈是丈夫?

坡翁帖雲[4]:“吾儕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當談笑於死生之際,事有可尊主庇民者,忘軀命為之,一切禍福利害付諸造物。”[5]與汝所雲“趨避之見不可存,矢努力以圖報稱”[6]等語意正相似,願與兒共勖焉[7]。

——節錄自《倭文端公遺書》

【注釋】

[1]篆:印章多用篆文,故用作官印的代稱。此處指任官。

[2]燹(xi伲n):火。

[3]盤根錯節:比喻事情繁難複雜,不易處理。利器:指傑出的才能。

[4]坡翁:指北宋思想家、文學家蘇軾。

[5]吾儕(ch佗i):我們。

[6]矢:通“誓”。

[7]勖(x俅):勉勵。

【譯文】

你所管轄的安徽南部,自然是淮河上遊之區,青目、寧國等地多次遭受戰火浩劫,從而防範盜匪、安撫民眾之事特別重要。你應該竭盡全力而為之,不要辜負朝廷委付給你的重任。事務繁難複雜、不易處理才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傑出才能,畏手畏腳、害怕艱難困苦的人算得了什麼男子漢。蘇東坡的便條上說:“我們有著正當的事理貫注於精神深處,赤誠無私、大義凜然的氣概散發於全身上下,完全應當談笑風生於生死危難之際。處理一件事如果可以做到敬重上司、保護民眾的話,那麼就應該舍生忘死盡力去做,一切禍福吉凶、利害得失都可以置之度外。”這與你在來信中所說“遇事迅避開之念頭不應該有,發誓盡心盡力以圖報效朝廷”等話的意思差不多,我願以此與你共同勉勵之。

【評析】

倭仁語重心長地告誡到達安徽南部做官的兒子,要做一個好官就應當不畏艱難困苦,赤膽忠心報國,細心體恤下民,公正無私地處理日常事務。如果自己認為是有利於國家、民眾的事,就應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舍生忘死去幹。

須淡漠功名利祿

【原文】

食君之祿,此身已非己有。特恐利害當前,私情回惑,遂至貪生怕死,負國辱親。即如某製軍[1],平日尚稱佼佼,乃末路狼狽至此,即幸邀寬典[2],然者何以立於人世耶[3]?我輩處此,須看得破,守得定,庶不自誤一生耳[4]。兒其勉之!

——節錄自《倭文端公遺書》

【注釋】

[1]製軍:清代對總督的稱呼。

[2]幸邀:僥幸求得。寬典:寬刑。

[3](ti伲n)然:慚愧的樣子。

[4]庶:庶幾;將近;差不多。

【譯文】

靠朝廷給予的俸祿而生活的人,他的身子已經不屬於他自己的了。這樣的人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利害得失麵前,有可能被自私之情欲所誘惑,以至於貪生怕死,既辜負國家又給父母丟盡了臉。例如,有一個總督大員,平時還可算作為同僚中的佼佼者,晚年竟到了狼狽不堪的境地,即使有幸獲得朝廷的寬刑懲罰,內心慚愧卻怎麼能夠自立於人世間呢?我們這些當官的人生活在世上,須把功名利祿看得透徹,將那些良好品行牢牢守住,庶幾不至於自己誤了自己的一生。你應當以此時常勉勵自己啊!

【評析】

倭仁在篇中強調做國家的官,就要努力為國家辦事。切忌為私欲所驅使而貪生怕死,做出對不起國家、對不起父母的事來。自己認定了的事,不應做的不做,應當做的就應竭盡全力去做。並以某一總督大員喪失晚節的例子,勸告他的兒子引以為戒。這種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反複誘導勸勉的家教方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