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曾國藩家訓(1)(1 / 3)

【撰主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字滌生,湖南湘鄉人。清道光年間進士。

鹹豐二年底(1853年初),他以吏部侍郎身份奉旨在家鄉湖南創辦團練,後在此基礎上擴編成為湘軍,與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為敵,為延長滿清王朝六十餘年的壽命立下了汗馬功勞,曆任禮、兵、工、刑、吏各部侍郎,後授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官銜)一等毅勇侯的官爵,死後受封“文正”的諡號。

曾國藩家訓很有影響,茲從嶽麓書社版《曾國藩全集·家書》選取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切不可浪擲光陰

【原文】

爾今年十八歲,齒已漸長[1],而學業未見其益。陳岱雲姻伯之子號杏生者[2],今年入學,學院批其詩冠通場。渠係戊戌二月所生[3],比爾僅長一歲,以其無父無母,家境清貧,遂爾勤苦好學[4],少年成名。爾幸托祖父餘蔭[5],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豢佚樂[6],不複以讀書立身為事。古人雲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孟子雲生於憂患[7],死於安樂。吾慮爾之過於佚也……餘在軍中不廢學問,讀書寫字未甚間斷,惜年老眼蒙,無甚長進。爾今未弱冠[8],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擲光陰。

——節錄自鹹豐六年十月初二日《諭紀澤》

【注釋】

[1]齒:這裏指年齡。

[2]姻伯:由於婚姻關係結成的親戚稱為姻親,姻伯即具備這種親戚關係且比自己父親年長的男子。號: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別號,後來也泛指名以外的字和別號。

[3]渠:他。

[4]遂爾:於是。

[5]餘蔭:指先輩遺留下來的恩福。

[6]酣豢(h佟nhu伽n)佚樂:相當於說“吃飽喝足、安閑享樂”。

[7]孟子:戰國思想家。

[8]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歲。

【譯文】

你今年十八歲,已經漸漸成年了,但不見你的學業有所長進。陳岱雲姻伯有個叫杏生的兒子,今年考進太學,學院把他所作的詩批為整個考場的第一名。他是戊戌年二月出生的,僅僅比你大一歲,他因為沒有父母,家境貧寒,於是勤奮讀書,刻苦好學,年紀輕輕就成名了。而你隻是有幸依托祖父傳留下來的福蔭,穿衣吃飯都豐足舒適,心情寬舒,無憂無慮,於是就隻知吃飽喝足,安閑享樂,不再把讀書學習、立身處世當做一回事。古人說過人一勞苦就產生善良的心地,人一安逸就產生淫邪的念頭;孟子也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擔心你是過於安逸了呀……我雖在軍營裏,卻不曾廢棄學問,讀書寫字都沒有怎麼間斷,隻可惜年老眼花,沒有太大長進。而你現在還不到二十歲,時光一刻值千金啊,切切不可放浪自己,虛擲光陰!

【評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古訓,作為身為人父的曾國藩是深知個中道理的,因而一旦覺察到兒子紀澤十八歲了而學業竟“未見其益”,便拿“少年成名”的杏生對比,進而分析了紀澤“不複以讀書立身為事”的根本原因在於“幸托祖父餘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以致“酣豢佚樂”。最後又從年齡、治學兩方麵拿自己與紀澤對比,造成強烈反差,從而得出“切不可浪擲光陰”的結論。

讀書須做到“涵泳”“體察”

【原文】

汝讀《四書》無甚心得[1],由不能虛心涵泳[2],切己體察[3]。朱子教人讀書之法[4],此二語最為精當。爾現讀《離婁》[5],即如《離婁》首章“上無道揆,下無法守”[6],吾往年讀之,亦無甚警惕[7];近歲在外辦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許,從心而不從法,則下淩上矣[8]。“愛人不親”章,往年讀之,不甚親切;近歲閱曆已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體察之一端也。

涵泳二字,最不易識,餘嚐以意測之曰: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潤花,過小則難透,過大則離披[9],適中則涵濡而滋液[10]。清渠之溉稻,過小則枯槁[11],過多則傷澇[12],適中則涵養而浡興[13]。泳者,如魚之遊水,如人之濯足[14]。程子謂魚躍於淵[15],活潑潑地;莊子言濠梁觀魚[16],安知非樂?此魚水之快也。左太衝有“濯足萬裏流”之句[17],蘇子瞻有《夜臥濯足》詩[18],有《浴罷》詩,亦人情樂水者之一快也。善讀書者,須視書如水,而視此心如花、如稻、如魚、如濯足,則涵泳二字,庶可得之於意言之表[19]。爾讀書易於解說文義,卻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

“體察”二語悉心求之[20]。

——節錄自成豐八年八月初三日《諭紀澤》

【注釋】

[1]汝:你。

[2]虛心涵泳:心胸寬廣,使之如受水的浸潤,如在水中潛遊。即悉心領會或融會貫通。

[3]切己體察:切身體驗。

[4]朱子:即宋理學家朱熹。

[5]《離婁》:篇章名。

[6]“上無道揆(ku侏),下無法守”:上層的統治者沒有建立和掌握好一定的思想政治體係,下層的平民百姓就沒有法製可遵循。揆:掌握、管理。

[7]警惕:即引起注意。

[8]淩:淩侮;欺辱。

[9]離披:散亂;倒伏。

[10]涵濡(r儼):浸潤潤濕。滋液:滋潤。

[11]枯槁(g伲o):幹枯。

[12]傷澇:莊稼被淹。

[13]浡(b佼)興:振作;興起。這裏相當於說生機勃發。

[14]濯(zhu佼):洗滌。

[15]程子:指程頤,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之一。

[16]濠(h佗o)梁: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