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
勤惰決定家庭的興衰,勤惰決定人們的窮通。因此,曾國藩在此篇中鼓勵紀澤學習勤奮有恒,為弟弟們提供一個學習的榜樣。
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原文】
誡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也[1]。我家初移富圫[2],不可輕慢近鄰,酒飯宜鬆,禮貌宜恭。……除不管閑事、不幫官司外,有可行方便之處,亦無吝也。
——節錄自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諭紀澤》
【注釋】
[1]慢:怠慢;輕慢。
[2]富圫:曾國藩家居之地,名富厚堂。
【譯文】
我鄭重告誡紀澤兒,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怠慢近鄰。我家前不久才移居富圫,不可以輕慢近鄰,酒飯宜鬆動一點,禮貌宜恭敬一點。……除了不管閑事、不幫別人打官司這兩件事以外,凡是有可行方便的地方,也不要吝嗇呀!
【評析】
曾國藩認為,遠親重要,近鄰更重要,所以“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為此,他再三教誡後輩,對近鄰酒飯宜鬆,禮貌宜恭,有可行方便之處也不要吝嗇。
處世須以謙謹二字為主
【原文】
爾在外以“謙”、“謹”二字為主。世家子弟,門第過盛,萬目所矚。
臨行時,教以三戒之首末二條及力去傲惰二弊,當已牢記之矣。場前不可與州縣來往,不可送條子。進身之始,務知自重。
——節錄自同治三年七月初九日《諭紀鴻》
【譯文】
你在外麵要以謙(虛)、謹(慎)二字為主。世家子弟,門第過於盛大,為千千萬萬的人所矚目。臨走的時候,教你三戒的首末兩條及努力去掉驕傲、懶惰兩個弊病,想必已經牢記了。科舉考試之前不可與州官、縣官往來,不可以送條子。特別是提拔任用之始,務必知道自重。
【評析】
此篇寫作宗旨是告誡兒子要以“謙”、“謹”二字為主。正因為“世家子弟、門第過盛、萬目所矚”,更要嚴格要求。“場前不可與州縣來往,不可送條子”,就是主張不要去“走後門”,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勢利機巧之心與獵取清廉虛名均不可取【原文】
餘生平最怕以勢利相接,以機心相貿,決計不作京官,亦不願久作直督[1]。約計履任一年即當引疾懸車[2],若到官有掣肘之處[3],並不待一年期滿矣。
凡散財最忌有名,總不可使一人知(一有名便有許多窒礙。或捏作善後局之零用,或留作報銷局之部費,不可捐為善舉費)。至囑至囑!餘生平以享大名為憂,若清廉之名,尤恐折福也。
——節錄自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日《諭紀澤》
【注釋】
[1]直督:直隸(今屬河北、天津)總督。
[2]懸車:停車。喻指辭官歸家。
[3]掣(ch侉)肘:比喻別人在做事的時候,從旁牽製。語出《呂氏春秋·具備》。
【譯文】
我平生以來最害怕以勢利去交接別人,以智巧變詐的心計去與人作交換,從而下定決心不做京城之官,也不願久做直隸總督之官。大約到任一年後即要以身體有病為由辭職,如果到任後做事有受到牽製之處,並不要等到一年期滿。
凡是散送錢財給別人,最怕的是留下姓名,總以不讓一個人知道才好(一有姓名,便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那麼,怎樣才能不讓人知道呢?這就是:或者謊稱用於撫恤軍民的善後局費用,或於留作軍營報銷局之部撥經費,絕不可捐為公開名目的慈善賑濟費用)。這點特別囑咐你們引起注意!我一生常常以享譽大名為憂慮不安之事,如果獵取得清廉之名聲,尤其害怕斷了自己的幸福。
【評析】
曾國藩在篇中特別強調為人處世應以務實二字為準則,不要戀居高位,久享大名,不要著意追取清廉虛名。他認為隻有這樣才能對己立身處世,尤對保持大節和晚節甚有益處。
應以好學與節儉為立身持家之本
【原文】
吾望爾兄弟殫心竭力,以好學為第一義,而養生亦不宜置之第二。
……署中用度宜力行節儉。近詢各衙門[1],無如吾家之靡費者,慎之!
——節錄自同治十年九月二十八日《諭紀澤紀鴻》
【注釋】
[1]詢:問;征求意見。
【譯文】
我殷切希望你們兄弟能夠竭盡身心,以勤學好問作為第一件應盡的責任來對待,而保養身體當然也應當看得很重要。……你們在官署中的一切開支,應當力行節儉。我近來了解各衙門意見,相比之下沒有如我們這個家庭鋪張浪費的,你們必須謹慎為之!
【評析】
曾國藩在篇中強調,兒女應當把讀書做人、保養身心作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來看待,而生長於官宦人家的子弟更應勤儉節約、不要奢華浪費,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成材。這是曾氏治家教子的一貫主張。
辦喪事不可鋪張
【原文】
一出家輒十四年[1],吾母音容不可再見,痛極痛極!不孝之罪,豈有稍減之處!茲念京寓眷口尚多,還家甚難,特寄信到此,料理一切。……開吊散訃不可太濫[2],除同年同鄉門生外,惟門簿上有來往者散之,此外不可散一分。其單請龐省三先生定。此係無途費,不得已而為之,不可濫也;即不濫,我已愧恨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