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間親友,不能不訃告寄信,然尤不可濫,大約不過二三十封。我到武昌時當寄一單來,並寄信稿,此刻不可遽發信[3]。……——節錄自鹹豐二年七月二十五日《諭紀澤》
【注釋】
[1]輒(zh佴):即;就。
[2]開吊:有喪事的人家在出殯以前定期接待親友來吊唁。訃(f俅):報喪,也指報喪的通知。
[3]遽(j俅):急;倉促。
【譯文】
我一離家就十四年,母親大人的音容笑貌不能再看到了,真是悲痛至極!不孝之罪,哪裏有稍稍減輕的地方!現在想及北京寓所裏家眷還不少,回老家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特意寄信到北京,安排一切。
舉行吊唁、散發訃文都不能太多,除我的同年、同鄉和弟子而外,隻有門簿上有往來的才可散發,此外不能再散一份。這件事就請龐省三先生決定吧。這是因為沒有路費,不得已而這麼做的,千萬不能過濫;即使不濫,我已非常愧疚了。
外麵的親友,不得不寫信告訴他們,但是尤其不能過濫,大約不過二三十封吧。我到武昌時,會寄一個名單來,並且附上信稿,現在不能倉促發信。……
【評析】
從這封給曾紀澤的信裏,我們可看到,曾國藩作為一員朝中重臣,平日裏是十分敬愛母親的。他對於母親的去世,深感悲痛,然而卻又反複叮嚀其子在辦理喪事時,不管是“開吊散訃”還是“訃告親友”,都“不可濫”,絕不鋪張浪費。
臨危遺囑:一意讀書、勤儉治家
【原文】
……目下值局勢萬緊之際[1],四麵梗塞[2],接濟已斷[3],加此一挫,軍心尤大震動。所盼望者……事或略有轉機,否則不堪設想矣。
餘自從軍以來,即懷見危授命之誌[4]。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5],渝我初誌[6],失信於世。起複再出,意尤堅定,此次若遂不測[7],毫無牽念。自念貧窶無知[8],官至一品,壽逾五十[9],薄有浮名[10],兼秉兵權[11],忝竊萬分[12],夫複何憾[13]!惟古文與詩,二者用力頗深,探索頗苦,而未能介然用之[14],獨辟康莊[15]。古文尤確有依據,若遽先朝露[16],則寸心所得,遂成廣陵之散[17]。作字用功最淺,而近年亦略有入處[18]。三者一無所成,不無耿耿[19]。
至行軍本非餘所長[20],兵貴奇而餘太平[21],兵貴詐而餘太直,豈能辦此滔天之賊[22]?即前此屢有克捷[23],已為僥幸[24],出於非望矣。爾等長大之後,切不可涉曆兵間,此事難於見功,易於造孽[25],尤易於貽萬世口實[26]。
餘久處行間[27],日日如坐針氈[28],所差不負吾心[29],不負所學者,未嚐須臾忘愛民之意耳[30]。近來閱曆愈多,深諳督師之苦[31]。爾曹惟當一意讀書[32],不可從軍,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33]。八者曰: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34],養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35],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36]。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則專重孝字。其少壯敬親,暮年愛親,出於至誠。故吾纂墓誌[37],僅敘一事。吾祖星岡公之教人,則有八字,三不信:八者,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38];三者,曰僧巫[39],曰地仙[40],曰醫藥,皆不信也。處茲亂世,銀錢愈少,則愈可免禍;用度愈省[41],則愈可養福。爾兄弟奉母[42],除勞字儉字之外,則無安身之法[43]。吾當軍事極危,輒將此二字叮囑一遍[44],此外亦別無遺訓之語[45],爾可稟告諸叔及爾母無忘。
——節錄自鹹豐十一年三月十三日《諭紀澤》
【注釋】
[1]目下:目前。
[2]梗塞:阻塞。
[3]接濟:此指接應,援助。
[4]見危授命:看到了危亡關頭卻勇於獻出生命。相當於說“臨危授命”。
[5]溘(k侉)逝:突然死去。牖(y儂u):窗戶。
[6]渝:改變。
[7]遂:這裏是遇到的意思。不測:沒有預測到的,此指意外之死。
[8]貧窶(j俅):貧窮。
[9]逾:超過。
[10]薄有浮名:即“稍有虛名”。薄,稍微;浮,空虛,不實在。
[11]秉:掌握;主持。
[12]忝(ti伲n)竊:私下感到慚愧。
[13]夫:那。
[14]介然:獨特地。
[15]康莊:指寬闊平坦的道路,相當於說“康莊大道”。
[16]遽(j俅):匆忙;急忙。朝露:這裏是說受到朝露的滋潤,比喻為受到良好的文學熏陶。
[17]廣陵之散:指《廣陵散》,為三國嵇康所作琴曲。作者後被殺,臨刑前索琴奏《廣陵散》,曲終歎曰:“《廣陵散》於今絕矣。”後稱人事凋零或事成絕響為廣陵之散。
[18]入處:收到成效的地方,相當於說“進步,長進”。
[19]耿耿:形容有心事。
[20]至:至於。行軍:從事軍務。
[21]貴:重視;崇尚。
[22]辦:懲辦。滔天之賊:罪惡極大的賊寇,是對太平起義軍的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