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克捷:勝利。
[24]僥幸:由於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災禍。
[25]造孽(ni侉):做壞事而在將來受報應。
[26]貽萬世口實:遺留下來,永遠讓人當做話柄。
[27]行間:指行營,即臨時的軍營。
[28]如坐針氈:形容心神不寧。
[29]所差:相當於說“幸虧”。
[30]須臾(y儼):極短的時間,片刻。
[31]諳(佟n):熟悉。
[32]爾曹:你們。曹,輩。
[33]本:根本。致祥:帶來吉祥。
[34]聲調:指聲韻節奏,語調語氣。
[35]晏:遲;晚。
[36]恕:以仁愛之心待人。
[37]纂(zu伲n):編纂,這裏當理解為“撰寫”。
[38]考、寶:本義分別為已死的父親、珍愛,這裏分別指祭祀祖宗、善待他人。
[39]僧巫:和尚、巫婆,這裏指迷信。
[40]地仙:看地測風水的人。
[41]用度:費用。
[42]奉:奉養;贍養。
[43]安身:指在某地居住和生活。
[44]輒(zh侉):即;就。
[45]遺訓:臨死時留下的教導、訓誨。
【譯文】
……目前,正值局勢危急的時刻,我軍四麵都被圍困,接應援助全都已中斷,加上這一次挫敗,尤其是軍心大為動搖。現在能盼望的是……戰事或許稍有轉機,否則就不堪設想了。
我自步入軍界以來,就懷著臨危授命的抱負。丁、戊年(此即道光二十七年、二十八年)在家養病,常常擔心就此突然死在自家窗下,以致不能了卻我當初的心願,在世人麵前失信。等到康複後再被啟用,信念尤其堅定,這次如果險遭不測,也毫無牽掛了。我私下認為自己出身貧寒,學識淺薄,卻做到了一品高官。現在年過五十,稍有虛名,又兼掌軍事大權,我對此暗暗感到萬分慚愧。對於我本人來說,那還有什麼遺憾呢?唯獨古文和詩,這方麵雖下的功夫很是深厚,鑽研得也夠刻苦,卻沒能有所獨創,開辟出一條寬廣的新路子來。古文學得尤其紮實,可以做到引經據典,但雖然有所收獲、有所成就,卻成為了沒繼續深入下去的遺憾。至於寫字下的功夫最少,而近幾年也稍稍有些長進。但總的來說,以上三方麵都仍是一無所成,這不能不耿耿於懷了。
至於從事軍務本不是我的長處。用兵打仗貴在出奇製勝而我卻是太平淡無奇,用兵打仗注重兵不厭詐而我卻是太正直忠誠,這樣又怎能對付得了這些賊寇呢?即使以前已經多次獲勝,那也已經是僥幸了,並非出於我的期望。你們長大以後,切切不能涉足於軍營,幹這個難於有所建樹,卻易於做出不好的事,尤其容易為千秋萬代留下一個話柄。我這麼長的時間身在行營,每一天都如坐針氈,非常不安,幸虧沒有辜負我的心願,也沒辜負我所學的東西,也未曾須臾忘卻愛護百姓的意願罷了。近來經曆得更多,深深懂得領兵打仗的艱難。你們隻有一心讀書,不能從軍,也不必做官。
我教導子弟們不要背離八個根本、三個吉祥。八個根本是:閱讀古書把字句訓詁當做根本,賦詩作文把聲韻語氣當做根本,供養親人把討得歡心當做根本,修身養性把少生惱怒當做根本,為人處世把不亂言談當做根本,治理家務以不遲起床當做根本,從事軍務把不擾百姓當做根本。三個吉祥是:孝順帶來吉祥,勤儉帶來吉祥,仁愛帶來吉祥。我父親竹亭公教育人,則專門注重一個“孝”字。他青壯年時期孝敬長輩,到年老的時候則愛護晚輩,這都發自他最真誠的內心。所以我為他老人家編修墓誌,就寫這一方麵。我祖父星岡公教育人,則有八個字,三個不信:八個字是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三個“不信”是僧巫迷信、風水地仙、醫術藥劑,都不相信。我們身處現今這個離亂的時代,銀錢越缺乏,就越能避開災禍;費用越節省,就越能創造幸福。你們兄弟幾個奉養母親,除了“勞”字和“儉”字以外,再也沒有什麼其他的為人處世的訣竅了。我在這個軍事形勢極其危急的關頭,就將這兩個字叮囑一次,此外也沒有其他什麼遺教了。你們可要將這稟告給幾位叔父以及你的母親,千萬不要忘了。
【評析】
曾國藩在時局極度緊張、艱難的時候,仍然不忘教誨兒子“不可從軍”,也“不必做官”,並嚴肅地要求他們從以下兩個方麵作出努力:一是“一意讀書”,因為自己讀書、作文、寫字“三者一無所成,不無耿耿”,而且又“深諳督師之苦”。那麼後代應該彌補自己的短處,吸取自己的教訓,靠專心致誌地讀書,爭取學有所成;二是勤儉治家,這不僅是曾家祖輩遺留下來的傳統家風,也是當今亂世的“安身之法”。以上兩方麵的教誨,正是曾國藩貫穿一輩子的教子之方、治家之法的主要內容所在。
養生之道在於戒惱怒知節嗇
【原文】
吾於凡事皆守“盡其在我,聽其在天”二語,即養生之道亦然。體強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體弱者,如貧人因節嗇而自全。節嗇非獨食色之性也,即讀書用心,亦宜儉約,不使太過。餘“八本”匾中[1],言養生以少惱怒為本。又嚐教爾胸中不宜太苦,須活潑潑地,養得一段生機,亦去惱怒之道也。
既戒惱怒,又知節嗇,養生之道,已盡其在我者矣。此外壽之長短,病之有無,一概聽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計較他。凡多服藥餌,求禱神祗,皆妄想也。吾於醫藥、禱祀等事,皆記星岡公之遺訓,而稍加推闡,教示後輩。爾可常常與家中內外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