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做人,先要樹立一個好誌向,想一想,自古以來那些聖賢豪傑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子呢?是一種什麼樣的學問呢?是一種什麼樣的才幹呢?我現在哪一樣可以同他們相比較呢?想一想父母送我讀書學習,聘請先生教我功課,是一種什麼樣的目的和願望呢?是一番什麼樣的心意呢?我哪一件事情可以無悔於父母雙親呢?看一看與我同一輩的人中,父母經常背地誇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人呢?父母經常斥罵的,又是一種什麼樣的人呢?別人的好樣子要學,壞樣子則萬萬不可學。心裏要對這個問題想個明白,打定主意,時時要學好,事事要學好,把自己的惡習一概加以深刻省悟悔改,絕不能對其有少許姑息袒護,不可照舊不改,得過且過。務期與古代聖賢豪傑少年時的誌氣一樣,才可以使父母心情愉快,免得被他人恥笑。值得憂慮的是不能樹立誌向,尤其值得憂慮的是立了誌又不堅決。偶然聽到別人的一段好話,聽到一件好事情,也知道喜愛羨慕,當時也表示我要與他一樣做個好人。沒過多久,這個想法就糊裏糊塗地消失了。這是你們立誌不堅決,更是你們沒有立誌的緣故。如果你們一心奮發向上,有什麼事業不能做成呢?晉代潯陽人陶侃對他的士卒們說過:“大禹愛惜一寸光陰,我們這些人應當愛惜一分光陰。”古代的人用心之勤實在如此。唐代大學問家、思想家韓愈說過:“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在於他的勤奮,事業荒廢失敗在於他的懶怠玩耍。”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都是這樣,不僅讀書如此,而且讀書更要勤奮刻苦,才能有所收獲。為什麼呢?各行各業,醫學、農學都是一回事,此中道理是容易明白的;至於我們這些人讀書,天下之物無不為己任,宇宙古今之事理,都須融會貫通於自己的心中,然後施展其才能才會有來源。一個人的一生中讀書的那些日子最為重要,你們能不能成材,就在這幾年中見分曉。假若仍然如從前那樣混日子過,再過幾年依然如故,還能夠冒讀書這個名分去充當讀書人嗎?你們要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慎重的思考啊!
孝威氣質輕浮無實,心思不能沉靜下來,年紀已經過了童年而童心仍未開化,耳聞目睹,一言一行,無非表現出一種輕薄浮躁的習氣。多次經我批評,仍不知改過。孝寬氣質糊塗懶惰,表麵愚頑內心虛驕,又貪玩耍,沒有一點好樣。學習時昏昏沉沉,一點也沒有振作的精神。一到偷閑玩耍時,便覺得格外有精神。年已十四歲了,還不知詩文是什麼東西,字畫則醜劣不堪。見到別人好的地方,不知自愧,真不知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物!我在家裏時已經常常教訓督促,卻未見悔改。我今天身在外麵,想起你們這樣頑皮愚鈍不成人才的樣子,心中片刻都放不下。你們如有人心,想想你們的父親這段愛護你們的苦心,也知道自愧自恨自己的過錯,以求得痛改前非來安慰我嗎?在我們那些親戚朋友的子弟中,優秀者不多,我不在你們身邊,你們在學校讀書,不要和別人交際往來,在學校裏接受先生的訓導,在家裏聽從母親的吩咐就行了。
讀書用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專一無間斷。……今特鄭重告誡你們:
自二月初一日起,你們要將每天的功課按月各寫一小本寄到我這裏一次,以便我查閱。如果先生哪一天不在學校,也須注明,使我心中有數。屋前街道,屋後菜園,不準你們擅自到處行走。如經你們的母親批準外出,也須速去速歸。“出去必須告訴家裏,返歸必須當麵回報”,絕對不能任意往來。同學中之朋友,如果是誠實,發憤向上,沒有不正當的言行者,當然可以引以為知己。倘若不是這樣的人,雖同在一個學校讀書,也要與之絕交,遠離他們一些為妙。
【評析】
左宗棠這篇家書在舊社會影響很大,曾被作為範文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篇中特別強調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並指出“人生讀書之日最難得”,應當抓住青少年時期發憤讀書,學習做人。
學做聖賢不在科名一途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