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左宗棠家訓(3)(1 / 3)

至交遊必擇[其]勝我者,一言一動必慎其悔,尤為切近之圖。斷不可曠言高論,自蹈輕浮惡習,不可胡思亂作,致為下流之歸。兒當謹記吾言,不複多告。

——節錄自同治三年十月二十九日《與孝威》

【注釋】

[1]翕(x侃):和順。

[2]《孟子》:書名。係孟軻弟子所纂輯,宋以後與《大學》《論語》《中庸》合稱為四書。

[3]《書》:指儒家經典之一《尚書》。

【譯文】

自古以來那些功名影響很大的人,大都是早年曆盡千辛萬苦,到了晚年做事的權能掌握以後才有所建樹,沒有聽到過早年通曉事理而能建立起偉大功業的。自然界的規律是,不和順合聚就不能表現自如,人世間的事情不經過反複磨煉就不能普遍知曉。《孟子》一書中的“孤臣孽子”

一章,推源所以通達事理的緣故,就在於平時考慮的問題多、思索的問題深刻,說的正是這個意思。你隻知道我多年做事的功勞來得容易,卻不曉得我多年遇到許多艱難困苦;隻知道這個時候清平的容易,卻不曉得我以後在這方麵的責任重大。看到你給你的母親的書信中說“福建發生的事情當容易了結”一句話,可見你輕看天下事情的艱難。《尚書》中說,“今天思考其艱難圖的就是明天的容易”。又說:“臣克服艱難是為了臣自己。”古人建立豐功偉績無不本守艱難容易這兩個方麵的精神而任大事,事後還不敢稍微放任自為、忘乎所以,而在處事之前考慮之多更可想而知了。少年人意氣正當旺盛,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麼難事,一旦事務複雜,多次處事無成,而後就會很快缺乏自信心,難道不可惜嗎?

至於交往他人,必須選擇比我做得好的人,一言一行必須慎重考慮到後果如何,這是尤其重要的。絕對不能高談闊論,自己流於輕浮不講實際的壞習氣;絕對不能胡思亂為,陷入不好的境地。你應當牢牢記住我說的這些話,其他我就不想多講了。

【評析】

左宗棠在篇中引用古人的例子,結合他本人的經曆,溫言細語,不厭其煩地反複告誡其子不要自滿,不要把世界上的事情看得很容易,應當做到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在結交朋友方麵,必須選擇品性端莊的人,更重要的是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人君子,做一個務實的才德高尚的人。這種教育方法,沒有生硬的說教,充滿著哲理。

不要仰賴父輩餘蔭而敗壞家風

【原文】

吾願爾兄弟讀書做人,宜常守我訓。兄弟天親[1],本無間隔,家人之離起於婦子。外麵和好,中無實意,吾觀世俗人多由此而衰替也。我一介寒儒,忝竊方鎮[2],功名事業兼而有之,豈不能增置田產以為子孫之計?然子弟欲其成人,總要從寒苦艱難中做起,多蘊釀一代,多延久一代也。西事艱阻萬分[3],人人望而卻步,我獨一力承當,亦是欲受盡苦楚,留點福澤與兒孫,留點榜樣在人世耳。爾為家督[4],須率諸弟及弟婦加意刻省,菲衣薄食,早作夜思,各勤職業。樽節有餘[5],除奉母外潤贍宗黨,再有餘則濟窮乏孤苦。其自奉也至薄,其待人也必厚。兄弟之間情文交至,妯娌承風,毫無乖異[6],庶幾能支門戶矣。時時存一傾覆之想,或可保全;時時存一敗裂之想,或免顛越。斷不可恃乃父,乃父亦無可恃也。

——節錄自同治八年四月二十四日《與孝成》

【注釋】

[1]天親:天生的親近。

[2]忝(ti伲n)竊方鎮:愧居掌握一方兵權的軍事長官。

[3]西事:指鎮壓陝西、甘肅等地撚軍和回民起義。

[4]家督:指家中長子督理家事。

[5]樽節:節省。樽:抑止。

[6]乖異:離異。

【譯文】

我很希望你們兄弟諸人讀書做人,隨時謹守我對你們的教訓之言。兄弟之間天然親近,本來是沒有隔閡的,家中內部的人之所以分離往往起因於媳婦。表麵上和和氣氣,其實卻貌合神離,矛盾重重,我看一般人家大都由此以至於衰敗。我區區一個貧寒讀書人,愧居一方的軍政大員,功名和事業都有所成就,怎麼不可以去增置田產為子孫後代作點打算呢?然而子弟想要成人,總要從寒苦艱難的事情做起,多積聚一代,就能多延綿一代。削平陝甘撚軍、回民起事,很多艱難困苦,人人望而卻步,我一個人則鼎力擔當,也是要多吃點苦楚,留點福澤與兒孫,留點榜樣在人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