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李鴻章家訓(1)(3 / 3)

有恒則終身家居自讀也可成名

【原文】

為學之道,勿求外出,亦可成名。昔婺源王雙魚先生家貧如洗,在三十歲之前為窯工畫碗,三十歲之後讀書訓蒙到老[1],終身不應科舉,著作逾百,為本朝傑出名儒。彼一生未拜師友,不出閭裏[2]。故餘所望諸弟亦如是,惟不出“恒”之一字耳。

——節錄自《清代四名人家書》

【注釋】

[1]訓蒙:教育兒童。

[2]閭裏:鄉裏。

【譯文】

做學問的方法,不尋求到外麵去,也可以成就名聲。從前婺源有一個叫王雙魚的先生,家裏很窮,在三十歲之前為燒窯的工人畫碗,三十歲以後他一邊讀書做學問,一邊開設私塾教育兒童,終身從沒有參加過一次科舉考試,但著作超過一百種,是清朝傑出的著名學者。他一生從未拜過老師、交過朋友,足跡不出鄉裏。因此,我所寄希望於各位弟弟的也是這樣,強調做學問不外乎一個“恒”字。

【評析】

篇中強調做學問不一定要拜師交友,遊學外地,也不是單純為了應付科舉考試,重要的是在於做真學問,持之以恒。這裏反映出的踏踏實實自學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很有道理的。二九九學書法應了解中國書學流派特點【原文】

四弟來示言書法雲,“鉤聯頓挫,純用孫過庭草法[1],而間架純用趙法[2]。柔中寓剛,綿裏藏針,動合自然”等語。弟亦欣慰此說。子昂集古今之大成[3],於初唐四家內師虞永興[4],而參以鍾紹京[5],因此以上窺二王[6],下法庭間[7]。此一徑也。唐中葉師李北海[8],參以顏真卿、季斯之沉著[9]。又一徑也。晚唐師蘇靈芝[10],亦一徑也。

由虞永興以溯二王,以及六朝諸家,世稱南派。

由李北海以溯歐陽詢、褚遂良及魏、北齊諸家[11],世稱北派。欲學書者,先明二派之所以分。南派以神韻勝,北派以魄力勝。宋之蘇東坡、黃山穀[12],似近南派;米襄陽[13]、蔡襄[14],似近北派;子昂合二派而為一。囑四弟從趙法入門,他日趨南派或北派,庶不迷於所往也[15]。望將此意轉告二弟,大哥於公退之餘,可隨時指導諸弟、侄。甚盼。

——節錄自《清代四名人家書》

【注釋】

[1]孫過庭:唐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字虔禮,陳留(今屬河南)人。工正、行、草各書,尤以草書擅於名。所撰《書譜》闡述正、草二體書法,有精辟獨到見解,曆代書家很重視這部書文並茂的書學理論著作。

[2]趙法:指元代趙孟的書法體裁。

[3]子昂:指趙孟,字子昂。

[4]虞永興:虞世南唐初書法家。字伯施,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貞觀七年(633年)授秘書監,封永興縣子,人稱“虞秘監”或“虞永興”。工於書法,親承智永傳授,勤於學。骨力遒勁,溫潤圓渾,世以其與歐陽詢並稱“歐虞”,後增褚遂良、薛稷,為唐初四大書法家。

[5]鍾紹京:唐代書法家。虔州贛人,官至戶部尚書、太子詹事。平生研究前人書法頗深,集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各體於一身,並多有創造,自成一體。

[6]二王: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7]庭間:孫過庭的字體間架布局。

[8]李北海:指唐代書法家李邕。

[9]真卿:指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季斯:人名。待考。

[10]蘇靈芝:人名。待考。

[11]歐陽詢:唐代書法家,字信本,潭州臨湘(今屬長沙)人。累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等。書法宗循王羲之、王獻之及北齊三公郎中劉王民。勁險刻厲,於平正中見險絕,自成麵目,人稱“歐體”。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法家。褚遂良:唐代書法家,字登善,錢塘(今屬杭州)人。貞觀末年受唐太宗命輔政,高宗即位被封為河南縣公,人稱“褚河南”。工於隸、楷二體,初學史陵、歐陽詢,繼學虞世南,終取法二王,融會漢隸。遒勁溫婉,豐美富豔,自成一家。

[12]蘇東坡: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字子贍,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官至翰林院學士兼侍讀、龍圖閣學士。善行書、楷書,用筆豐腴跌宕,得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蔡襄、米芾並稱為“宋四家”。黃山穀:黃庭堅,宋代書法家,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穀,分寧(今屬江西)人。善行書、草書,縱橫奇倔,有獨特之處。

[13]米襄陽:宋代書畫家米芾,字元章,號海嶽外史、襄陽漫士等。

世居太原,遷襄陽。徽宗時召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宮”。妙於翰墨,用筆俊邁,尤得王獻之筆意。

[14]蔡襄:北宋書法家,字君謨,興化仙遊(今屬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學士,工正、行二書。正楷端重沉著,行書溫淳婉媚。並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其法皆生於飛白,自成一格。

[15]庶:將近;差不多。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