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從唐初起國君和宰相便加以推崇,於是風行千古。但唐代眾多書法家不過如同二王的孫子和曾孫,而趙宋眾多書法家,就如同二王的雲孫和仍孫罷了。但世人徒然自我得意於多次移轉翻刻的眾多叢帖之中去襲取他們的表象,卻不知探取他們的本原,學古人之所學。惜陰先生已經陳述了二王的一些不為世人所知道的事跡,而我也憑個人的經驗來陳述二王成功的途徑和方法來傳授給弟弟們。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說:“寫字,首先必須將八分書和章草的寫法引入到隸字之中,引發人的意氣。如果徑直采用俗字的寫法,就不能先引發人的意氣。”我年輕的時候學習衛夫人的書法,認為自己會大有成就。等到向北遊覽名山,見到李斯、曹喜等人的書法;又到許下,見到鍾繇、梁鴻的書法;又到洛下,見到蔡邕的石經三體書;又在曾國藩老師那裏見到張昶所書《華嶽碑》,才知道學衛夫人書法白白浪費年月。王羲之年少時曾從衛夫人學習書法,五十三歲時,改變初學,親手向眾碑學習,他是恐怕自己忽然死去,姑且遺教給子孫罷了。他又在《筆勢論》中說:“詳盡地研究篆書和籀文,既省功又容易有所成就;編纂精心專一,成功的形勢也就十分顯明。有意學習的人,半年就可以見到功效。”如我弟筆性靈敏,十天一月也就知道他的本原。王羲之《筆陣圖》說:“每逢寫字,希望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才可以叫做書法。如果直點急牽急裹,這初看類似書法,但經久體味,就感覺無力。仍須在用筆著墨時不得超過三分,不能把筆深浸在墨中,使筆毛軟弱無力。墨用鬆節來磨,久久不動更好。直點急牽急裹,一般的書法都是這樣。學的人、教的人有的把這看成能事,這是應當切戒的啊。”他所謂十遲五急等話,第一句詳盡地說明運筆應當遲緩,千萬不要輕率,這是最容易理解的。十藏五出,就是說的用筆一定要從中鋒迎入,這一定要多練習籀書、篆書、八分書和隸書的人才能悟徹。像世人所傳的二王和歐陽褚等書法家的書法佳拓,他們圓滿藏鋒的筆法,大多從篆書和八分書得來。不熟習篆書和八分書的人,每每苦於不得其門而入,現在我把這個訣竅傳授給你們。如果從學習籀書、篆書、隸書入手,再學習歐虞等書法家的書法,要求神似不難,小小的藏鋒之法,又何足為奇!其十起五伏之法,就一定要虛掌、圓腕、懸肩的人才能做到。大概執筆法不講,聽憑五個手指如同猴子爬樹,手腕如同烏龜上階沿,那種醜惡的姿態就如同矛發戈砍。大概執筆貴有力,而運筆貴靈活。如果真能做到用筆比技擊者的使用器械還要靈活,那麼方圓屈伸,自然沒有不神似的了。至於十曲五直之法,一向苦於得不到確切的解釋。世間通行的正書、草書、隸書、篆書,沒有不像綢絹一樣、刀削一樣光滑的,從來沒有凹凸不平作錢串形的。見到了鍾鼎文、石鼓文以及石門頌、石門銘那些拓本,才猛然領悟。所謂十曲五直,說的是用筆著紙以後,寫豎就一左一右,屈曲時筆就向左走;寫橫就一上一下,屈曲時就向右走,而筆滿畫中的道理也領悟了。用這十曲五直的方法來行筆,筆勢不必凹凸像錢串形,而筆量的沉厚,自然和輕牽急裹遠別了。我的意思,用筆著墨不超過三分,不可深浸筆毛,使其軟弱無力,我認為這是不可改變的法則,使用長鋒羊毫筆最妙。曾國藩老師說:“寫字,不熟練就不能寫快,寫不快就不能敏捷而收到功效。”弟弟你要仔細體察這話的含義,並且仿照去實行。
【評析】
李鴻章在信中談的雖然是關於如何學習書法的問題,但對我們搞好其他方麵的學習同樣很有啟發。他認為,學習二王書法,不能隻襲取其麵目,應探取其本原。這話很有見地。此外,他還認為,一個人拜師學習,應當從多方麵學習,博采眾長,兼收並蓄,才能有所成就。這同樣是十分有益的意見。
周濟親族用以報昔日之功
【原文】
吾弟來書,說起周濟親族事[1],兄亦頗讚成。前吾祖父窮且困,至年終時,索債者幾如過江之鯽[2],祖父無法以償,惟有支吾以對[3]。支吾終非久長之計,即向親友商借,借無還期,亦漸為親友所厭。其時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稍有積蓄[4],時為周濟,並勸祖父以勤儉,並亟命兒孫就學[5]。
吾祖父從其言,得有今日。吾弟年少,此事或未之詳也[6]。吾與諸弟能有功名,非有周姻太伯,焉克至此[7]?吾雖服役在外,未嚐敢一刻或忘。今周姻太伯之後亦如吾祖父之窮困,亟應籌款接濟[8],以報昔日之功。今特命使者攜銀五十兩送去,暫濟涸轍[9]。至吾祖父所欠未償者尚多,兄至年終當更籌百兩。吾弟景況亦非昔比,當可分任其勞。至大哥處[10],兄亦去信矣。吾弟兄四人將來能積資十萬,仿範文正之例開辦義莊[11],庶族中貧有養、孤有教也[12]。
——節錄自《清代四名人家書》
【注釋】
[1]周濟:救濟。
[2]過江之鯽:形容討債的人很多。
[3]支吾:用含混閃爍的言語搪塞。
[4]姻:泛指有婚姻關係的親戚。太:高一輩。
[5]亟:屢次。
[6]或:語助詞。加強否定語氣。
[7]焉:哪裏;怎麼。克:能。
[8]亟:迫切。
[9]涸轍:“涸轍之鮒”的簡稱,用以喻處於困境、急待救援的人。語出《莊子·外物》。
[10]大哥:李翰章。
[11]範文正:範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卒諡文正。義莊:中國舊時封建大家族為加強宗法統治秩序而設立的田莊。範仲淹在蘇州所置田莊,為最早見於記載的義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