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李鴻章家訓(3)(3 / 3)

[8]玩:研習。

[9]旅人:在外作客的人。

[10]同年:科舉考試中稱同科考中的人。

【譯文】

我受到曾國藩老師的看重,被薦舉到何仲高的府署教書。先生早年出身翰林,學問淵博,早晚和他交談議論,他的觀點和我實在相同;何府公子也是少年好學之人。讀了上月初九兩位弟弟的來信以及《感懷詩》八章,足足證明你們刻苦用功。我這遠離家鄉的人看了,有說不出的高興。

隻是功名有遲有早,沒有必要對這不能忘懷。我仔細玩味《感懷詩》,覺得詞鋒未免太顯露。對於母親大人,我前次信中希望你們早晚侍候,千萬要加留意,以安慰我這在外作客的人。現在拜托我的同年朱吉甫寄上銀六十兩,以充家用,收到後望迅速回信,以免我掛念。兄鴻章手具。

【評析】

自隋唐開設科舉考試以來,知識分子中那些熱衷於功名利祿的人,都把科舉當成入仕的途徑,而甘心受統治階級的收買和籠絡,即使老死科場也毫無怨恨。李鴻章在信中告誡兩位弟弟對功名不要耿耿於懷,在八股文統治科場的清末,能有這種認識,確屬難能可貴。

學業才識不日進則日退

【原文】

學業才識,不日進,則日退,須隨時隨事留心著力為要。事無大小,均有一定當然之理,即事窮理,何處非學?昔人雲:“此心如水,不流即腐。”張乖崖亦雲:“人當隨時用智。”此為無所用心一輩人說法。果能日日留心,則一日有一日之長進;事事留心,則一事有一事之長進。由此而日積月累,何患學業才識之不能及人也?作官能稱職,頗不容易。做一件好事,亦須幾番盤根錯節[1],而後有成。昔人事業到手,即能處措裕如[2],均由平常留心體驗,能明其理,習於其事所致,未有當前遇事放過,而日後有成者也。弟於此層,最宜留意。

——節錄自《清代四名人家書》

【注釋】

[1]盤根錯節:樹木的根幹枝節盤曲交錯,不易砍伐。多用以比喻事情繁難複雜,不易處理。

[2]處措:處置;處理。裕如:從容不費力。

【譯文】

學業才識,不一天天進步,就會一天天退步,必須隨時隨事加以留心,花上氣力,這至為重要。事無大小,都有一定當然的道理。就一件事抓住不放,窮究它的道理,什麼地方沒有學問呢?古人說:“人的心就如同水一樣,不流動就會腐臭。”張乖崖也說:“一個人應當隨時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些話是針對無所用心一班人所說。如果真能做到日日留心,那麼一天就有一天的長進;事事留心,那麼一事就有一事的長進。由此而日積月累,又何必擔憂學業才識不如別人呢?做官能稱職,很不容易。做一件好事,也必須經過一些艱難挫折,然後才會成功。古人事業一到手,就能從容處理,毫不費力,這都是由於平常留心體驗,對所處理的事了如指掌所致。從來沒有遇上一件事輕易放過,而日後有所成就的。你對於這層道理,最應當加以留意。

【評析】

李鴻章這封信告誡自己的弟弟,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一些艱難挫折,然後才能有所成就。那些舍不得花功夫、下氣力,隻圖一蹴而就的人,是不可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

人應有強健之身體

【原文】

人雖有文章、名譽、金錢,而無強健之身體,亦何所用之?故養生之術,不可不注意也。

養生非求不死,求暫時之康健而處安樂之境耳。

常人不知養生,其最易致病而促壽者有十六條,願我弟細閱之。

一、終年懶於洗浴,汙垢堵塞,皮膚幾無排泄之功用,肺於臂之負擔較重。

二、每日晏起,一起身即以點心朝飯飽塞胃部。

三、一日三餐皆貪美味,食之過飽。《淮南子》曰[1]:“五味亂口,使口損傷。”傅休奕曰[2]:“病從口入。”

四、一日三餐之前後,皆食點心及一切閑食,使胃腸無休息之時。

《博誌》曰[3]:“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

五、每次食物均不細嚼,且咽下甚速,使胃作咀嚼之功。

六、晚餐甫畢即就寢[4],就寢時,飽食幹點心。

七、深夜坐談,或狂飲,或賭博,至來夜方就寢。

八、終日終夜緊閉臥室之窗門,凡燈火、衣服、便桶、便壺等發生之濁氣及人體放出臭氣,皆鬱積於房內。

九、終日坐臥,不甚運動,不出門戶,不見日光。

十、終日畏風,所呼吸者惟屋內之濁空氣,臥時又以被覆其首。

十一、吸水煙、旱煙或鴉片,使內髒及血液皆染煙毒及鴉片者。

十二、飲酒狂醉,使心髒積多脂肪,以致疑心跳動,使腦積血,或腦出血(卒中)之原因。此外如肝、胃、肺、髒、血液,無不大受其損。

十三、終年飽食肉類,血內蘊毒既多,一日為外症或傳染症所侵襲,則輕症變為重症而死。《呂氏春秋》曰[5]:“肥肉厚酒,務必自強。命曰:

爛腸之食。”方今各派提倡素食者漸眾,且集會素食者有之,吾弟慎勿輕信,迷於信佛也。

十四、看淫劇,犯手淫,以致神經衰弱。其餘有礙風化之事,悉能挑動色欲之端。

十五、宿娼買妾,無有不發生花柳者[6]。幸而免焉,則事過度,旦旦伐之,生健忘心跳、不消化等;繼則陽萎、血薄、肺癆,而大命乃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