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吃豬腦。據說也是怕小孩長大了不識數。這是因豬素有“笨”名而來。
忌吃豬尾巴、豬鼻子。據說小孩吃了會做事落後,爭不了先。又說小孩吃了會膽小,走夜路害怕。土家族還忌幼兒吃豬鼻子,說是吃了長大後睡覺打鼾。這些都是由於吃食形狀與特性而聯想到的吧。
忌吃豬蹄。據說是小孩將來長大了婚事難成,恐怕會溜跑了媳婦或者女婿。
忌吃豆腐。據說是為了防止口臭。
祭祀祖靈神明的肉、菜、飯,忌讓幼兒吃。據說吃了會影響記性,長大好忘事。或者還會冒犯神靈,遭到衝克損傷。
忌吃鍋鏟上的菜。據說如果小孩兒吃了,在大人說話的時候,小孩兒會亂插言。
沒有換奶牙的小孩兒忌吃生葫蘆的種子。不然,換牙後要生齙牙。
忌吃芋艿。芋艿簡稱“芋”,俗稱“芋頭”。芋艿的營養價值頗高,塊莖中的澱粉含量達70%,既可以做糧食,又可當蔬菜,是特別好的滋補品,為秋補素食一寶。但是在民俗中小孩兒是禁止吃這種東西的。據說是為了避免蚊蟲叮咬。
這些幼兒飲食禁忌,多數是從食物會給幼兒帶來不良的發育後果方麵考慮的,然而其中的聯想又很滑稽可笑,反映出民間某種帶有原始色彩的愚昧落後的思維方式。現在這些禁忌習俗已無甚影響力了。不過,由於望子成龍的普遍心理,人們寧願讓孩子少吃一口,也不願冒降低兒童智力的一絲風險,所以這些禁忌便有了能夠在民間實行並存在下去的土壤。
家畜類肉食禁忌在有些地方,是忌諱吃家畜的。因為人們覺得這些動物對人類的作用很大,如果吃它們,簡直就是無情無義。
忌吃牛肉。牛在人們的生產中功勞最大,是農家必備的好夥伴。因其有功於人,所以人們不忍心殺食。食者,良心會不安,便想到會遭受神鬼的報複。因而不到饑荒年景,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是絕對禁食牛肉的。過去,蘇州人不吃牛肉,牛死後常將其拋到蘇州河裏。
《白蛇傳》裏有一章節,話說許仙被老師懲罰,隻好將白蛇送到學校門口的蘇州河裏。白蛇在蘇州河裏常常吃不上東西,饑餓難耐。正好當時有條耕牛死了,而蘇州有不吃牛肉的習俗,就將死牛拋人河裏。白蛇見了,賣力啃吃,最後還鑽到牛頭裏,把河水攪得浪花翻滾。人們還以為真龍出現,急忙焚香祈禱。
宋代人洪邁在《夷堅誌》中也多次記載了這種禁食牛肉的習俗。如“食牛夢戒”一篇,說泰州一人因酷嗜牛肉而夢被關進監牢,從此戒食。
忌吃馬肉。人們認為馬也與牛一樣,有貢獻於人,所以不忍心殺食之。
忌食黿、鱉肉。在南昌、甌江一帶,百姓忌食黿、鱉肉。據《清稗類鈔》雲:“南昌人畏黿與鱉,呼之為老爺。南康府近有老爺廟l'所祖為黿老爺,相傳明太祖與陳友諒戰時,曾救禦舟出險。贛人祀之甚虔,且相戒不食黿鱉,恐犯老爺之怒也。”認為黿是有功之臣,是它在唐僧取經時輔助唐僧師徒渡過八百裏通天河,又馱回了經書。所以人們奉之如神,禁忌殺食。
傳統食品禁忌中國的古老食品很多,比方說年糕、餃子、油條、元宵等。人們在吃這些古老食品的時候也有些禁忌。
餃子的禁忌。餃子作為中國人的傳統食品,又叫“交子”或者“扁食”。舊時是很注重的,通常都是過年節時才吃的。
在河南一帶人們包餃子時忌諱記數,據說一記數就少了。忌諱說“夠了”、“不夠”、“多了”、‘少了”,怕被神靈聽去了懲罰人。據說有的人家因為說了這種話,餃子一下鍋就不見了。東北一帶又有忌包餃子沒有捏褶的,說是捏光邊似“和尚頭”,不吉祥。河北一帶包餃子的時候忌包好了以後將餃子碼成罔,餃子要碼得橫豎成行,這樣預示來年就會財路通達、財源滾滾來。
過年吃餃子時,人們又喜歡在餃子裏包上錢或小煤塊。吃著有錢的餃子表示要發財,吃著有煤塊的餃子就預示要有不吉利,因此都忌諱吃著包煤塊的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