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吃飯時不專心。吃飯是人的一大樂事,也是一件正事,俗忌心不在焉,精神不集中。忌諱吃飯時照鏡子,忌諱邊吃飯邊做活兒,或者邊吃飯邊玩耍,認為是對家神的不敬。俗謂“吃飯不要鬧,吃飽不要跑”。
許多地方還忌吃飯時講話,民間有“食不語”、“吃飯不拉呱,酒醉不騎馬”的俗諺。忌吃飯時坐在門檻上,人們常說如果這樣做,吃飯的時候會被噎著。又忌吃飯脫鞋、摸腳趾。還忌吃飯伸懶腰,俗稱“吃飯伸腰,天打勿饒”。
忌吃飯時說“捧飯”。在吃飯的時候最忌諱說“捧飯”。因為隻有人死後“做七七”時,祭祀請亡靈吃飯時“捧飯”。平常“捧飯來吃”,“來捧飯吃”,則與祭亡靈有關係。人們認為要在平常吃飯的時候說,可能家裏會死人,是很倒黴的。
忌掉飯粒,撒米和剩碗底兒。在有些地方吃飯的時候忌諱掉飯粒、撒米和剩碗底兒。有句俗話叫“作踐穀物,必遭天怒”。民間又認為“小孩剩碗底,長大娶麻妻”、“吃不光,好生瘡”,因此家長從小就要求孩子吃多少盛多少,要學會把握自己的飯量。這些說到底是民間敬穀神、惜穀物的心理表現。
飯後的禁忌。吃完飯後,俗忌躺臥不動,所謂“飯後不動,定要生病”。以為最好是飯後散散步,運動運動。所謂“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飯後又忌洗澡、剃頭,民間有“飯飽不洗澡,酒醉不剃腦”、“肚飽不剃頭”的說法。
河南一帶,忌諱吃飯時把筷子掉在地上,俗認為不吉利。林州人如果吃飯時掉了筷子,要用掉下的筷子在地上畫個“十”字來破解,然後再用;河北一帶禁忌吃飯時把碗扣在桌上,據說扣碗會生噎食病;有很多地方都有吃魚吐刺,忌吐在地上,要放在桌上的習俗。
飲食工具禁忌《禮記·曲禮上》有“共飯不澤手”的記載。通過這句話就能夠看出,中國人自古就忌諱用手抓飯吃,覺得這是不禮貌的行為,隻有動物吃飯的時候才不借助工具。中國人吃飯的工具一般以碗筷合稱,所以人們對使用這個工具都有些忌諱。
用碗的禁忌碗是人們日常必需的飲食器具,它起源目前尚不可考,但是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泥質陶製的碗,其形狀與當今無多大差異,即口大底小,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為口沿直徑的一半,多為圓形,很少方形。
人們吃飯喝湯的時候,一般是用碗來盛飯和湯的,所以對碗的使用頻率相當高,因此也留下了諸多禁忌。
忌諱吃飯前用筷敲打空碗。俗認為“窮氣”,因為從前乞丐要飯時才這樣敲打。端碗的手勢通常是五指自然捧著碗,忌諱用手掌平托碗底,又忌用手攥著碗邊,這也是“丐幫”之相。
忌諱把筷子插在盛好米飯或麵條的碗上。據說這是喪葬時敬鬼神的形式,容易讓人想起死人,是不吉利的。山東一帶又忌把筷子橫搭在碗上,說這是供奉死人的擺法。正確的放法是把筷子放在碗的右邊。
有些地方還忌諱吃飯時把碗扣在桌上。據說扣碗會患噎食病。還有一些地區忌吃飯時扣碗是因與吃藥相似。吃中藥時,喝完後常把藥碗扣於桌上,表示今後不再生病服藥。如扣飯碗,還恐易生病將不能吃東西。
有些規矩多的人家,對酒杯碗筷的放置都有講究,叫做“杯不出欄,筷不出緣”。又有筷子不放在杯子同一側的忌諱。若是杯子兩邊,各放一隻筷子,就覺得倒黴晦氣,因為“快(筷)分開”了,這樣,看上去也不美觀。
筷子的禁忌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很早就開始的。古時又稱筷子為“箸”。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筷子的使用是十分有講究的。正確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部,其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頭一定要對齊。用餐前筷子必須要整齊擺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地縱向碼放在飯碗的正中。但是絕對禁忌以下十二種筷子的運用方法。
擊盞敲盅:其做法是在吃飯時用筷子敲打盤碗這種行為被看做是乞丐相。因為過去隻有討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出的聲響加上嘴裏的哀求,使行人關注並給予施舍。這種做法被看做極其下賤的,被他人所輕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