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時,人們對於綠色的服飾就非常避諱,當時隻有庖人(宰夫)和買賣人才佩綠色的頭巾。

到了唐朝,戴碧巾是一種懲罰囚犯的刑罰。唐代有個官員,他的手下犯罪了,這個官員懲罰這個犯人的方法非常的奇怪,他既沒有用板子打,也沒有用鞭子抽,而是命人在他頭上戴了個綠色的頭巾來侮辱他。

到了宋代把戴青色頭巾的視為不肖子弟、屠沽之徒。沈括《夢溪筆談》雲:“蘇州有不逞子弟,紗帽下著青巾。孫伯純知州判雲:‘巾帽為青,屠沽何異?’”可見自古以來青、綠、碧色均為賤色,士農工商皆避忌用於服飾。皇室貴族就更忌服用了。即便與此等顏色相近的,也很忌諱。

而到了元代,綠色則成了娼妓身上的專用色。據《中國娼妓史》雲:

“後代(元以後)人以龜頭為綠色,遂目著綠頭巾的為龜頭。樂戶妻女大半為妓,故又叫開設妓院以妻女賣淫的人為龜,或叫當龜。又以官妓皆籍隸教坊,後人又呼妻女賣淫的人為戴綠頭巾,或叫戴綠帽子。”所以直到如今人們還忌諱戴綠顏色的帽子。如果說誰戴綠帽子了,即誰的老婆背著他在外邊偷人。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顏色與賤業、賤民相關。如清代奴仆有穿紅白鹿革褙子的服飾習俗。但紅白色並非奴隸的專用色,它隻不過與褙子的服飾款式相結合而常用於奴隸的,所以,紅、白色不當賤色論。

凶色禁忌中國人認為白色、黑色等為凶色,在服飾方麵都有所忌用。個中原因,大概與人們設想的陰間的勾魂鬼——黑無常、白無常有關係。黑無常穿黑衣服,白無常穿白衣服。據說他倆是專管攝人靈魂的鬼,所以人們一看見這兩種顏色就覺得晦氣。隻有在舉行喪事時,人們才穿戴這兩種顏色。

服飾忌白的風俗,應該是從染色術精湛的後世起源的。

中國染色雖在遠古時期就起源了,但因染術不精,古人用得很少,所以那個時候人們對白色也沒有多大忌諱。當時人們一般會穿一身白色的衣服。在那個時候,常服和喪服是以布料的粗細來區分的。常服精細,孝服粗糙。

後來隨著染色技術的進步,人們開始對穿白色的衣服有了規定。父母健在的人是不能穿純素的衣服的,主要是擔心有喪事發生。所謂的不純素,就是穿的服飾有部分是染色的、帶彩的。這時民間仍可穿戴一部分白色衣帽,說明白色還並非嚴厲禁止使用的凶色。但是通常不可“純素”,以免不吉之兆。這說明已開始有“純素”不吉的忌諱習俗存在了。

但是,由於以“素服”來“送終”的習俗已變為一種色彩的辨別方式,再加上民間染印技術的不斷進步、更加精湛,使得“純素”成為“送終”的唯一服飾標誌,於是白色便在日常生活中演變成為一種令人非常恐懼的凶色了。

厭白尚彩的風習普遍流行於民間是唐宋時期的事。據《宋史輿服誌》雲:“涼衫其製加紫衫,亦日白衫。乾道初,禮部侍郎王曮奏:‘竊見近日士大夫皆服涼衫,甚非美觀。而以交際居官,臨民純素,可憎有似凶服。’……於是禁服白衫……自後涼衫隻用為凶服矣。”這大概要算是官方從製度上對白色服飾加以忌諱的濫觴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間還有不以白色為凶而喜尚白色的風俗。據《隴蜀餘聞》和《清稗類鈔》上說,陝西漢中、臨潼、華州、渭南等地都有尚白衣飾的習俗,傳說是為諸葛亮戴孝留下的風俗。現代社會人們也有不忌白色的,在夏季的時候很多女孩子都愛穿白衣白裙,穿純素服飾。有的甚至在婚禮上也穿戴純白色的衣服,不但不認為是凶兆,還認為是為吉利、高雅。這無可厚非,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果。

但中國民問絕大多數地區和老百姓仍視純白為凶相。人們講鬼故事時,常以“一身白衣”或者“白森森的牙齒”來強化陰風慘慘的氣氛。

這也體現了一種服飾忌白的意識形態。

黑色,在中國民間一度也是常用服色,因為染起來很容易,穿著又耐髒,比較實惠。所以舊時許多人喜好穿黑色衣服。

在農村,至今仍有不少人喜歡黑色,但通常也忌諱純黑色,總要與紅色、橙色、雜色搭配起來穿。如果穿一身黑,也要佩一個白頭巾或棕腰帶等,認為這樣就不是純黑了。

另外,在做壽衣時,往往是禁忌用黑色的。給死者穿壽衣,要穿藍衣,禁忌黑色。俗以為穿黑衣會使死者來生為驢。有些地方忌用黑色,要用紅色。俗以為人死後要上剝衣亭的。穿上紅衣,剝衣鬼就以為已剝出了血,會停手不剝的。否則,若是隻穿了黑衣,剝衣鬼一定會把皮肉剝爛不可。不過,黑色還未見有官方從製度上的明禁,其凶色的習俗,還是流行於民問;其忌諱純黑的習俗,也是由不同地域內民眾的意識自然調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