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行路時遇殯葬在行路的時候,忌諱遇上殯葬,人們覺得這也是不吉利的。如果真的碰上的話可以將衣服或者帽子脫下以後拍打幾下,人們稱為“散黴氣”,這樣就可以化解了。盡管如此,也有不忌碰見殯葬之事,如經常在外邊跑東跑西的買賣人,就說這是件喜事,因見著棺材為遇財(材),棺材裏邊裝的有死人更好,稱之為“財(材)不空”。但這些跑生意的人行路中忌諱遇見兔子,說見了兔子住不下腳,還得跑,生意失敗。

忌途中待人無禮在出行路上還要待人格外有禮貌,這樣不會吃虧的。如果呆頭呆腦的,不懂禮貌,出門在外是要受苦的。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士兵騎馬趕路,快到黃昏還沒有找到客棧,正著急時,突然見前麵來了一位老農,他高聲喊道:“喂!老頭兒,這裏離客棧還有多遠?老人回答:“五裏!”士兵策馬奔了十多裏路仍不見人煙。“五裏!五裏!”他猛然醒悟過來:“‘五裏’不是‘無禮’的諧音嗎?”於是他調轉馬頭趕回來,親熱地叫了一聲:“老大爺,這裏離客棧……”

話還沒說完,老人就說:“你已經錯過客棧了,如不嫌棄,可到我家一住。”

由此可以看出,出門在外,問路時必須有禮貌。要先行禮,後問話;尊敬對方,語氣謙虛,忌諱說話粗聲粗氣,指手畫腳;遇尊長,要施禮讓路;遇年齡相當者,應先打招呼,禮讓先行。如途中行人眾多,生人不必拘禮,熟人要打招呼,忌視而不見,不要被人視為高傲自大,目中無人。

擇人套托禁忌誰都不可能獨立地生活,每個人都需要與外界交流,每個人都需要與人溝通,每個人都會有需要幫忙的時候。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與人交往是必須的,人們隻有通過交流,才能使信息得以傳播;人們通過溝通才能使思想的火花得到碰撞;人們通過交往也不斷地歸納與人交往的種種經驗和教訓。

中國人是樂意與人交往的,但出於世俗的偏見和自身利害的考慮,對於所交往的人又是有所選擇的,是遵守一些禁忌習俗的。

忌與環人來往在民間,與人交往對對方的道德品質是有規定的。民間所說的壞人,是有其風俗的、文化的、倫理的較為固定的尺度的。平常說來,有淫亂、偷盜、賭博、酗酒、吸毒、鬥毆、淩弱、妒忌、不孝、貪婪等不好行為的人都列入壞人之列,在民間是禁忌與其來往的。

之所以禁忌與壞人往來,是因為人們認為客觀環境是人變壞的一個重要因素,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學下神”,所以必須要與好人交往,不與壞人交往。民間的“寧跟紅臉人打一架,不跟黃臉人說句話”,“黃眼綠睛,莫談交情”一類的說法,雖然不見得是科學的,但反映著民間願結好友、忌交惡人的美好願望。

忌與有疾病的人交往避忌、隔離原本就是禁忌的一個主要方式。如果知道某種事物是有危害的,就一定要切斷與它們的聯係。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一方有災病,那麼,其他無病的人都有可能對他造成威脅,或者,反過來說,他也可能對別人造成威脅。因此,在民間,病人需要停止或者盡量減少社會活動,以免造成相互問危害。

思與和尚、尼姑交往俗話說:“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會交朋友,交些鐵匠、木匠;不會交朋友,交些道士、和尚。”其中既有避嫌的意思,也有恐招來禍端的擔心。

忌與易發生曖昧關係人來往另外,人們為了辨明是非,對於一些特別人也有禁忌。“男女授受不親”、“男女有別”、“男女不同席”、“阿姨勿上姊夫門”、“寡婦門前是非多”,這是擔心別人懷疑男女間有不正當的行為發生,以忌諱與這些愛發生暖昧關係的人交往。為避猜忌,人與人的來往也會有所選擇,俗話說“貧不串親,富不串鄰”,因為“貧串親易遭白眼,富串鄰易誣奸犯”,“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J、子不搖麻糖籃,閨女不看瓜菜園”都是怕人猜疑自己的行為動機不純的。

待客禁忌俗話說:“有理不打上門的客。”既然人家到自己家裏邊來了,就表明人家看重自己。如果待客不周的話,被街坊鄰居、親戚朋友知道了以後會被人笑話、蔑視的。所以中國人在招待客人方麵有諸多禁忌。

忌招待冷淡失禮客人進門後,要主動上前打招呼、讓坐,忌不言不語,不搭理客人,或者隻顧站著說話不讓客人坐下。

客人坐下後,忌抹桌子、掃地;忌光口說請客人喝茶,實則並不泡茶,或者說了半天話後,才沏茶待客。這些都有“逐客”之嫌疑,是對客人不尊敬、不歡迎的表示。如果是比較尊貴的客人,除了捧茶、遞煙外,還要以酒飯相招待。

招待客人,通常是“淺茶、滿酒、整盒煙”。遞煙、酒、茶時,都要雙手,忌單手。另外在給客人倒茶的時候,忌諱用茶壺嘴朝著客人。

用煙袋敬客,遞煙時要擦淨煙嘴,裝好煙絲。要主動給客人點煙。點煙時忌用一根火柴連點三支煙。如需借火時,應將煙嘴(煙蒂)向客人遞上,忌以煙頭直遞對方。酒以敬客多飲為榮,忌自飲不敬客。

忌與家眷共餐宴客時一般禁忌子女上桌共餐,特別忌媳婦、女兒。

忌菜為單數、無酒待客通常菜忌單數,喜用雙數,取意“好事成雙”。待客忌無酒。佤族有“無酒不成禮,說話不算數”的說法。

做客禁忌忌午後拜訪舊時人們習慣於午前專門拜訪,若午後日夕前往或趁他事之便兼往則顯得不夠尊敬,是謂“殘步”。特別對尊貴人家,須尤其忌避。

忌快馬停門前在哈薩克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等遊牧民族的人們之間交往多騎馬。如去他人家中做客,忌諱快馬到人家門口下馬,因為隻有報喪或傳遞不吉祥的消息時才如此。來訪者騎馬至寨門必須下馬而行,禁忌騎馬人寨。不然,是對主人的輕視,會觸犯主人的。

忌對主人的家畜動粗到塔吉克族家中做客,忌諱騎馬穿越羊群,也不能接近主人的羊圈或用腳踢羊。不然,會被覺得是對人不敬,是欺主行為。漢族及其他一些民族有養狗護院的風俗,來訪者不得隨意打主人家的狗,否則,認為是“打狗欺主”。

t忌進門前不與主人打招呼進入人家的房屋時,應先敲門,得到主人許可後再進人。一般是輕敲三下。如主人家門大開,也要先招呼一聲,室內有人搭話時再進入。

否則,沒有禮貌,犯忌諱。俗話說:“不蹈無人之室,不入無人之門。”

到主人家後,客人要主動跟主人打招呼。中原一帶,客人到主家後,忌諱東瞧西看,亂翻亂找。民間有“客不觀倉”、“客不觀灶”之說。在德宏傣族中,來訪者欲進村寨,須對空鳴槍一響,告知主人。若村寨內主人也鳴槍一響,就是表明歡迎,來訪者可進村寨。不然,私自闖進村寨是犯忌諱的。

總就坐不隨俗到景頗族家中做客,忌諱在房內久立不坐,應按一定的位置坐下。

如果有人告辭出去,其他客人忌搶坐其位置;到佤族家中做客,需先弄清哪裏為婦女之座位,若誤坐了婦女的木墩之上,則是犯忌諱的,主人會覺得這是對其進行侮辱;在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家中做客,應跪坐或盤腿而坐,禁忌直伸雙腿,腳底板朝人,尤忌脫掉鞋子。

忌先於主人動筷在宴席上,客人要尊重主人,忌諱先於主人飲食。俗說,“主不動,客不吃。”

忌飯後付錢飯後付錢的作法有與主人關係疏遠之意,漢族及其他一些民族有類似風俗。

禮尚往來禁忌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總會有一些禮尚往來,以增進彼此交情,不過這其中也有一些禁忌。

忌送還原禮漢族古來就有送禮的習俗。客人到訪時,必帶見麵禮,即所謂“執贄”。回訪時,也應送還客人之所執。但回拜時是禁忌將原物送還的,隻有在拒絕收受對方饋贈時才這樣辦理。

忌送寓意不吉之禮按大理白族地區的禮俗,送禮時禮品的數目必帶“六”字。如送禮錢,若是一百六十幾元,主人會很樂於接受;若送五百元,主人反而會以為不吉利而拒收。

漢族在歲時節日期間送禮時,還愛以禮品討口彩,如在禮物上加萬年青柏或太平錢等,以求吉祥。否則,會被人視為不祥。可見,送禮的意義重要的還不在於禮物本身的價值貴賤方麵,而是表達了一種祝福、吉祥的心願。俗話說的好,“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佤族日常生活中禁忌以辣椒、雞蛋作為饋贈物,因為舊時佤族部落間交戰常以送給雙方辣椒來表示開戰,複仇則先送給對方雞蛋。

台灣民間饋贈,忌送手巾。俗說“送巾,斷根”,這是因為1日時喪家常於喪事辦完後送手巾給吊喪者,意在於讓吊喪者與死者斷絕來往。

又忌以扇贈人。扇子,夏天用完之後,就無使用價值,常被棄,所以有“送扇,無相見”的說法,也會引起絕交的猜想。還忌送人剪刀、雨傘、甜果、粽子等,其意也是剪刀會有“一刀兩斷”的不吉之意;雨傘的“傘”字則與“散”字同音,恐引起對方的誤會;甜果、粽子是喪家做的食物,若以此物贈人,怕人家疑心自己是暗指人家為喪。

借東西禁忌忌讓人中間轉手民間借還錢物,忌諱有人中間轉手,最好是借貸雙方當麵交接明白。民間有“隔手不支物,隔枝不打鳥”的說法。

忌向無交情之人借物平常沒有什麼交情,或者沒有什麼糾葛,忌諱拿或吃人家的東西。

因為“吃人的口軟,拿人家的手軟”,將來自己還是要吃虧上當的。

忌拖欠借人家的東西,在使用後要及時地交還,忌諱拖欠。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快借快還,再借不難”。如果無力償還,禁忌借貸。

年齡大了,也忌借貸。俗有“六十不借債”一說,意恐年紀大了來不及償還。

忌借別人需用之物這件東西如果別人也需要時,忌諱向別人借用。俗話說:“夏不借扇,冬不借火。”

忌婚喪日借物鄂溫克族在人死去的周年日上(忌日),忌諱向別人借用東西。不然,會遭人埋怨、不滿。漢族等許多民族,舉行紅白喜事借用人家的東西,用後歸還時都要“封錢”,以求吉利,避免凶災。

家人交往之間禁忌中國人在與人交往時重視禮法,這種禮法不隻是對於外人,對家人.也是這樣要求,不能破壞了規矩,亂了輩分。舊時,民間家規很嚴。俗語為,家有家長,族有族規。

忌參與主事一家之內,必須有一個人當家做主。俗語有“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忌諱“一百口人亂當家”、“十八口子亂當家”。一般當家做主的都是家裏年長輩尊的男人,俗稱“當家的”、“掌櫃的”;幫助家長料理家務的家庭主婦,叫“內當家的”、“內掌櫃的”。

忌不敬老通常父母健在的時候,忌子女掌管家務,正所謂“父在堂,子不能專”。不但“父在子不得自專,父在子不得留名”、“父在沒子財”,甚至有的忌父子同桌、同席,不然,以為“沒大沒小”,與禽獸無異。這種禁忌在少數民族中也有。如:在彝族,父子禁同凳同床坐;在朝鮮族,則嚴禁晚輩在長輩麵前抽煙,抽煙必須避開長輩;在景頗族,忌在父母麵前留長發,留胡須,不準在長輩麵前開玩笑、做怪樣。滿族、鄂溫克族等也有相似習俗。

嚴格禁止辱罵老人,認為罵老人一定會折陽壽的。俗話說:“抬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老年人。”漢族俗以為“叛父母,褻神明,則雷霆下擊之”。在民間廣泛存在虔誠敬祀祖先神靈的習俗,沒有哪家敢怠慢自己的祖先神靈,不然就會被認為不孝。在河南開封一帶,舊時有為使父母病愈而自刑“上錐”的風俗。所謂“上錐”就是拿錐子去刺穿胳膊的肌肉,在刺的時候忌嚷疼痛,如果喊的話就被認為是不孝。

以前子女的婚事大都是由父母代辦,子女忌自己做主。而最不孝的算是無子嗣。孔子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忌亂倫宗族中尤其忌諱亂倫,因而有許多禁約章法。“中國民族,一個人在其倫類中,有其前後左右上下之關係。此即所謂五品、三綱、六親、六紀、九族等關係是也”。這個倫秩不可變動混亂,民間以亂倫為深忌。

忌公媳靠近,應遠避。民間咒語“扒灰”,即是指公媳間發生不正當性關係的。漢族有“公公不搭媳婦肩”、“公公背兒媳,出力不落好”的俗話;山東等地老公公還禁忌到兒媳婦房裏去。

在少數民族中也有公媳禁忌。彝族忌諱公公與媳婦說話;苗族、白族等還忌諱媳婦與公婆一桌吃飯;柯爾克孜族忌媳婦的臀部朝著長輩,因而媳婦從屋裏出來時,禁忌轉身,隻能退著出去;哈薩克族婦女忌在長輩跟前走過,要在背後走過;傣族女人若要在長輩男子麵前走過時,一定要彎下腰走;侗族婦女忌長輩男子在樓下時上樓。

總內部紛每在家族中還忌諱內部鬧糾紛,正如所謂“忌諱骨肉分爭”。俗話說:

“鬥氣不養家,養家不鬥氣。”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為家庭和睦考慮,因為“和氣生財”。如果整天鬧矛盾,爭爭吵吵,是會遭到家運衰敗的報應的。

以前子女的婚事大都是由父母代辦,子女忌自己做主。而最不孝的算是無子嗣。孔子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忌亂倫宗族中尤其忌諱亂倫,因而有許多禁約章法。“中國民族,一個人在其倫類中,有其前後左右上下之關係。此即所謂五品、三綱、六親、六紀、九族等關係是也”。這個倫秩不可變動混亂,民間以亂倫為深忌。

忌公媳靠近,應遠避。民間咒語“扒灰”,即是指公媳間發生不正當性關係的。漢族有“公公不搭媳婦肩”、“公公背兒媳,出力不落好”的俗話;山東等地老公公還禁忌到兒媳婦房裏去。

在少數民族中也有公媳禁忌。彝族忌諱公公與媳婦說話;苗族、白族等還忌諱媳婦與公婆一桌吃飯;柯爾克孜族忌媳婦的臀部朝著長輩,因而媳婦從屋裏出來時,禁忌轉身,隻能退著出去;哈薩克族婦女忌在長輩跟前走過,要在背後走過;傣族女人若要在長輩男子麵前走過時,一定要彎下腰走;侗族婦女忌長輩男子在樓下時上樓。

總內部紛每在家族中還忌諱內部鬧糾紛,正如所謂“忌諱骨肉分爭”。俗話說:

“鬥氣不養家,養家不鬥氣。”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為家庭和睦考慮,因為“和氣生財”。如果整天鬧矛盾,爭爭吵吵,是會遭到家運衰敗的報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