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地基的禁忌

中國民間有句俗話——“萬丈高樓平地起”,蓋好房子的關鍵就是打好地基。所以人們十分注重打地基的過程,這其中也有許多禁忌。

在我國北方的平原一帶,都流行著打地基的習俗。打地基又俗稱“打夯”。

舊時打地基注重土質,忌諱打地基的土質不良。在民間,人們覺得,蓋房子就跟種莊稼一樣,土壤不好,種不出好莊稼。同樣,如果房子地基的土質不良的話,蓋出來的房子就會不牢固。所以建築工人在打地基的時候,一般都是先挖好地基壕溝,然後再在挖好的地基壕溝中一層一層墊上石灰和硬土,一層層夯實。

人們為了求取吉利而不違反禁忌,一般要在下牆基開槽夯實時,還要特意牽來一頭白牯牛沿基槽走幾圈,甚至讓牛撒幾泡尿在基槽,讓“牛王”壓倒“邪氣”,讓“陽氣”驅走“陰氣”;下基前,往往還要在台基上鋪張蘆席,然後墊土,寓意是用蘆席作為陰陽分隔之物,意思是說“凶煞”住下,人住上,互不幹擾。

此外,房主請人挖地基打夯,忌諱打夯的時候不唱夯歌。民間認為如果打夯的時候不唱夯歌,房主的後代子孫中會出啞巴。夯歌又俗稱打夯號子。夯是一件非常沉重的石器,需要八個人握住四根木杠的八個杠頭兒,一人手扶上端的棍。手扶上端棍的就是領唱,他像樂隊指揮。領唱不是誰都能領的,必須懂活路,夯出的活兒要讓東家高興;而且必須聰明,能說會唱;必須嗓子好,響亮,且唱上半夜不會沙啞。一般打夯人唱的號子都是臨時編的,人們看見什麼唱什麼。比方看見一個叫“胖丫頭”的女人過來,他們可能就會唱道:

“胖丫頭好哇!”

“夯好了蓋新房啊——”

“胖丫頭好哇!”

“蓋新房娶媳婦啊——”

打夯的日子也有禁忌,民間有“龍抬頭”的日子不打夯的禁忌,認為假如在二月二打夯會打到龍頭。

梁忌用槐木、柳木在古老的建築程序中,最重要的程序莫過於上梁了。因為在人們眼裏,這根梁在整個房屋的構架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梁是正屋正頂上的一根桁條,因此人們又叫它為棟梁。所以直到如今,人們還把對一個國家和一個團體起關鍵作用的人稱為“棟梁之才”。通過這就可以看出這根梁在房屋中的重要作用。因為它重要,所以人們肯定會給它過多的注意,留意多了,禁忌也就多了。

上梁之前做準備有許多禁忌。上梁是建房中頗為重要的民俗活動,上梁之前有很多準備工作要進行。首先是木匠師傅進山選取做大梁的樹木,民間稱之為“尋梁”。尋梁的時候通常尋鬆木、杉木或榆木,忌用槐木、柳木,因為民間認為槐、柳樹“陰氣”很重,用做梁木是晦氣的。

忌對粱木說不吉之言尋準梁木樹後要對樹進香、燒紙、叩頭、吟誦《木根生》,講明樹的來曆後,才能動斧砍樹。樹倒地後,匠師取樹中最好的一節做粱,民間稱之為“取梁”。將取好的梁木抬回工場,放到木馬上,任何人不得對它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從神木上跨來跨去。木匠師傅對神木進行祝願後便開始做梁。梁木做好後請畫匠師(有些木工本身會畫)在梁木肚下畫上“太極圖”(八卦圖),民間稱之為“畫梁”。在畫梁時,畫匠師傅要對梁木進行一番讚頌、祝福。畫梁結束,表示大梁做成。

忌上梁的時候不祭粱在從前,人們認為如果上梁的時候不祭梁的話,上的這根梁就會不牢靠,甚至會斷掉。因為這根梁起的作用特別重大,萬一斷掉的話會危及房主及他人的生命,所以通常在上梁前,所有的建築工人以及房主的親戚朋友都會來參與祭梁儀式。

祭梁儀式由土木二匠在新房正堂門口設的魯班堂裏舉行。魯班堂裏要準備好米、香蠟、紙錢、敬酒、雄雞、新布鞋、一把布傘、利市錢等。祭梁這天房主將親戚朋友贈送的各種禮品,包括紅匾(書有“紫微高照”或“吉星高照”字樣的紅綢)、梁木、現金、糖果、糕點、所封讚梁、上梁喜錢的“紅包”、主人給土木二匠做的新鞋等全部擺在桌上,讓來客欣賞。

接著,匠師將紅匾掛在梁擔木上,把表示魯班的曲尺放在魯班堂裏,開始上香、燒紙、叩頭、作揖,口中吟詞請魯班仙師登位。土木二匠運用相互對吟的形式講明諸多祭品的來曆,並對梁木進行讚頌、祝福,同時也對主人進行美好祝福。匠師手提公雞,口中吟誦《雞根生》,將雞冠上之鮮血滴入魯班堂的酒杯之中,從雞血在酒中所形成的開頭來推斷吉凶禍福,再將雞血塗在梁擔木上,沾上幾片雞毛,以示吉祥,民間稱之為“祭梁”。在祭梁儀式中,有的將敬酒灑在梁擔木上,民問稱之為“淋梁”。在祭梁儀式中,有些地方還要“看財”以及封建色彩較濃的“除煞”。祭梁結束,匠師、來賓以及觀賞遊客才開始用四言八句對梁木進行讚頌,對主人表達祝福。

忌上粱的時候不“披紅”

所謂“披紅”,就是給梁木係上紅布、裹紅綾或貼紅紙,上書“上梁大吉”四個大字。據說,如果不披紅的話,就得不到魯班祖師爺的保佑,上梁也不會很順當。

關於這個禁忌還有一個傳說。據說,有兩個工匠給人蓋房,因一時大意,把主梁的料下短了半尺。等上梁時,怎麼也沒法放穩妥。正在特別焦急之時,來了一位老師傅,他抄起鋸子,把大梁鋸成兩截,再往山牆上一擱,不長不短,正好!為了把中間的破綻遮掩住,老師傅把身上的紅布兜脫下來,往梁中間一披。紅布被風一吹,新上的梁顯得特別喜慶。兩人忙跑下梯子向老師傅道謝,卻不見人影。原來,他就是魯班。

從此,工匠們蓋房時,都要在梁上披紅,同時焚香祭祀,寓意是感謝祖師爺臨急相助的恩德,以及祈求祖師爺保佑上梁的順利。

建橋選材的禁忌在舊時,建橋所用的材料,在建築行業中最有講究。這大約是因為舊時人們也認識到一座橋架不穩的話,涉及的不隻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家庭的利益。所以人們在為建橋選材的時候格外細心,特別是橋梁的棟梁。

建橋前,建築工人要在工匠頭的率領下到山林中精挑細選。人選為棟梁的木材一定是長在“潔淨”之處,即在其四周沒有墳墓、茅廁等“汙穢”的場所。據說,如果將長在汙穢場所的林木當做棟梁的話,會冒犯神靈,從而使橋梁坍塌。

選中棟梁後,要保持原樣,不能去皮。被選為棟梁的樹木在砍倒後絕不能著地,要請本地讀書人或是其他有功名的人抬著。即使文人抬不動那粗重的棟梁,也要象征性地在原地抬一抬,然後再由壯漢抬出山林。這可能是認為讀書人的社會地位比較高。

如果這“棟梁之才”有主人的話,那麼主人不但不會為損失了一根良材而鬱悶,反而要多捐些木材。覺得自家山林長出了棟梁,也就暗示著日後家中子弟也能成為有用之才,家庭也可能因此而顯赫起來。

築橋基的禁忌在修建橋基的時候,忌不放鎮邪的東西。據說如果不放的話不但橋身不會牢固,而且在橋上行走的人也會受到橋上一些鬼崇的侵害。所以在舊時,修築橋基時,要在墩基下放驅邪之物。比如說在橋的兩端各立石獅子一對,或在橋的護欄上立大象、十八羅漢或文武狀元的裝飾等,或者在橋墩上點綴龍的圖案或雕刻並在橋孔下懸掛寶劍,以求橋梁牢固和行人平安。

橋的台階步數禁忌在舊時,民間建橋對於台階步數是特別有講究的。

舊時,無論建造橋梁,還是建造房屋,對台階步數都是有嚴格規定的。過去私宅的台階步數是按照“生、老、病、苦、死”五字來對應來決定,所以人們在家裏定台階的時候愛定在“生”這一級上,因為隻有生才會使家庭生機勃勃。橋梁兩頭的石階則按“道、遠、之、時、路、搖(遙)、通、達”八字來演算,並根據這些吉凶文字來定台階步數。

如:可以做成7、8、9、10步,分別與“通、達、道、遠”相應,但絕不能做成4、5、6步,因為這些步數分別與犯凶的“時、路、搖”三個字相對。

橋身的寬度和高度的尺寸也是按照吉凶八字來演算的。例如:橋一般做成“丈八寬’’。這個尺寸中帶個“八’’,與“達”相應,被人們看做吉利的尺寸。

踩橋儀式的禁忌在舊時,橋落成以後人們都要進行隆重的踩橋儀式。踩橋通常要選個良辰吉日,這個良辰吉El也是由風水先生算好的。踩橋的人一般都是長壽之人、當地的首腦以及文人名流,取長命永貴之意,或象征“達官顯貴”、“文曲星”來光臨。在踩橋儀式中,忌諱女人特別是孕婦來參加,否則就會觸犯神靈,失去橋本身的穩定性。這也是出於婦女不幹淨的觀念。相反,如果說踩橋這一天有新娘的花轎,新官上任或是趕考的學生從新橋上通過,人們會覺得是大吉大利。

種糧種豆種節氣——農業禁忌

自古以來,我國就重農輕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俗話說得好:

“民以食為天。”一個國家的農業發達程度,直接決定著人們的溫飽問題。特別是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靠天吃飯”是每個農民都要麵臨的問題。所以,那個時候人們認為,一年下來收獲的好壞是老天決定的,甚至是由天上的神仙來決定的。人們一邊小心翼翼地在土地上耕作,又一邊歸納每次糧食歉收或者絕收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慢慢地演化成了人們對自己行為或者他人行為進行製約的禁忌。

農諺裏的禁忌說到農業禁忌,就不得不提及農諺。所謂農諺,就是在農民中間普遍流傳的諺語。它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總結,對農業生產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在封建社會中,勞動人民被剝奪了讀書識字的自由,他們的經驗主要靠“父詔其子,兄詔其弟”的口口相傳方式流傳和繼承下來,農諺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麵。

在古時,由於人們沒有像溫度計、濕度計等現代儀器,所以就以多年生樹木的生長狀態作為預兆農事季節的依據。因為多年生樹木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觀氣候因素,於是形成了“要知五穀,先看五木”的農諺。

許多反映物候學的諺語,能指導播種期。如:“梨花白,種大豆”,“樟樹落葉桃花紅,白豆種子好出甕”,以及“青蛙叫,落穀子”

等。更多的是根據二十四節氣確定各種作物的適宜播種時期,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草子正當時”,“白露白,正好種蕎麥”等。農民根據這些農諺就能掌握適時播種。另外,如:“立冬蠶豆小雪麥,一生一世趕不著”,“十月種油,不夠老婆搽頭”等諺語,卻是失敗教訓的概括,提醒人們要抓緊播種,不誤農時。

古時的人們把作物生產的全部過程分成幾個步驟,每個步驟都總結了一定的農諺。例如:水稻從播種起,選用良種有“種好稻好,娘好囡好”等;培育壯秧有“秧好半年稻”等;插秧技術有“會插不會插,看你兩隻腳”,“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齊腰”等;施肥有“早稻泥下送,晚稻三遍壅”,“中間輕,兩頭重”等;田間管理有“處暑根頭摸,一把爛泥一把穀”等。

不僅如此,人們還根據不一樣的地區總結了不一樣的農諺。

浙江農諺是“麥黃種麻,麻黃種麥”,陝西農諺則為“麥黃種糜,糜黃種麥”,這是作物由於地域而產生了不同的播種時期。華北農諺“七金、八銀、九銅、十鐵”,“秋收不耕地,來年不能定主意”,這是總結:I匕方冬季休閑、一年一熟耕作製的。在南方就並非如此,浙江農諺“草子種三年,壞田變好田”,“爛冬油菜旱冬麥”,反映浙江地區冬季不是種綠肥,就是種大小麥、油菜以及蠶豆、豌豆等,極少休閑,更沒有七月八月就耕地預備過冬的。地域性差異最大的是播種期,華北種麥的適期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浙江則是“寒露早,立冬遲,霜降前後正當時”。種芝麻和小米,華北是“小滿芝麻芒種穀”,浙江則是“頭伏芝麻二伏粟”。

可能總結農諺的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總結的農諺很多卻有相當的科學道理。

比如種植綠肥的農諺說:“若要草子好,經常三分燥。”普遍而言,草子喜歡潮濕的土壤,但喜歡濕潤並不意味著不需要燥氣。農民特地指出“經常三分燥”。據科學研究表明,草子田土壤的濕度以70%左右最適宜。由於地下水位降低,增加了氧化層的厚度,縮短了還原層的厚度,可使根係及根瘤發展良好,這就是農諺的概括性和科學性所在。其他如“麥澆芽,菜澆花”六個字就總結了兩種冬作的施肥關鍵;“山園直插,蕩園斜插”,指出甘薯要根據不一樣的水分條件,采取不同的扡插方式;“牛糞冷,馬糞熱”,在牛馬糞中還分冷熱,仿佛沒有道理,實際上由於牛、馬的飼料不同,糞中微生物的活動也不一致,發酵發熱的能力差別是很大的。

農業活動禁忌農業活動包括從春種到秋收的一係列過程。在這些程序中也有許多禁忌。

耕作時日的禁忌在舊時,生產力水平低下,對於農民來說,改變靠天吃飯的狀態是十分困難的。既然是靠天吃飯就要服從“天意”,老天讓你何時下地,你就何時下地,老天讓你何時輟耕,你就何時輟耕。可是如果老天死活都不發話,人們隻有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思考老天的心思。歸納什麼時候是順從天意去下地,什麼時候是違反天意去幹農活,並且人們把這種經驗世代相傳,直到形成後來關於農業的時間禁忌。

忌在初一到十五耕作在民間,初一到十五是古老的節日——春節。在這半個月內是不許耕作的。因為春節是祭祀拜神活動最為吉祥的一個時期,如果在這段時間耕作的話,就會冒犯天上的神靈。神靈動怒之後,會讓觸犯他的人一年都不吉祥。

忌打雷時耕作忌雷,就是在第一次或頭幾次春雷時忌出工種地。過去漢族、水族及一些以農耕為主的民族,都尊敬雷神,有聞雷輟耕的習慣。水族忌雷期最長,每年春天第一次打雷,忌生產勞動九天,第二次七天,第三次五天,第四次三天,第五次一天,以後每逢十三天忌一天,直到插秧播種禁忌才結束。

忌雷期間,不允許犁田、耕地,如果違反,以為會引起雨水不均、莊稼歉收。忌雷主要是針對每年頭次雷聲來講的。這種忌雷的生產民俗形成的原因,大概一是由於敬畏雷神,俗以為雷聲表示天神又開始光顧下界,大地又將生機盎然。農夫必須禁止耕作若幹天,以示迎接雷神的鄭重。二是以每年第一次響雷為標誌信息,確定春耕春種的起始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