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叫有禁忌
忌母雞打嗚。公雞嗚叫能夠避邪,可是母雞嗚叫卻是十分怪異,被人們認為是非常不吉利。人們覺得母雞不能司晨,如果母雞在大清早打鳴的話,家裏邊將會死人。也有的地方說,假如母雞打鳴的話,則家中陰盛陽衰,家裏邊由女性當家。除此之外,母雞打架,也是陰盛陽衰的表現。
忌公雞打嗚過早。公雞清晨打鳴能夠驅除鬼魅,可是如果公雞打鳴太早了就不是什麼好事兒了。人們覺得,如果夜間一更雞鳴,家中會有火災,二更雞鳴,則需要小心盜賊。
忌公雞西鳴。公雞西鳴就是公雞頭朝西嗚叫。在民間有句俗話叫“公雞西鳴,家有不寧”。因為西方是生命歸宿的方向,預示著死亡、火災等倒黴事,所以人們認為公雞朝西嗚叫,一定是察覺到了人類感覺不到的危險,才會向西辭行。
殺雞有禁忌雞、鴨、鵝等也都是以快刀放血為主。俗話說得好:“鵝殺頭,雞殺頸,鴨殺下巴。”意思是說:殺鵝要選鵝腦後放血,殺雞要從雞脖子下刀,宰鴨要割鴨嘴巴下麵的地方,因為這些家禽的特殊位置可以讓這些家禽一刀斃命。
宰後的禽類,通常用熱水滾燙全身,再拔羽煺毛。拔毛的方式是“倒毛鴨子,順毛雞”。開水不能燒得太久太燙,不然就會“老火”,使禽畜難以脫毛。
養牛禁忌牛,辭典裏解釋稱:“哺乳動物,反芻類。身體大,趾端有蹄,頭上長有一對角,尾巴尖端有長毛。力氣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兩用,皮、毛、骨等都有用處。我國常見的有黃牛、水牛、犛牛等。”
“力氣大”,可能是牛的明顯特點,所以人用以役使達數千年。牛是田中之寶,對辛苦勞動的農民來說,耕牛在所有的財產中位居首位。
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牛的作用功不可沒,所以有民謠唱道:“農家六畜自古有,其中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出大力,四時耕種為豐收。忍辱負重勤勞作,運輸拉車忙不休。風裏雨裏埋頭幹,任勞任怨無他求。”
歌中唱出了農耕時代牛為農民作出的巨大貢獻。還有民諺說:“半個家業一頭牛,農家根本在牲口。”“農家致富愛耕牛,人畜兩旺無憂愁。”
元代農學家王禎在《農書》中說“農為牛本,有功於世”,表述牛在農業生產中的功勞。對於靠農田吃飯的農民來說,選擇一頭牛作為家中的“勞力”是特別重要的,人們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一點兒不亞於嫁姑娘娶媳婦兒,必須要精挑細選,不得有一絲馬虎。因此形成了許多關於牛的民間習俗與禁忌。
牛的外形有禁忌在民間有很多有關牛的外形的諺語。如“上看一張皮,下看四隻蹄,前看胸膛鼓,後看屁股齊”。又如“相牛”中說:“耳朵蒲扇子(耳大),眼睛銅鈴子(有神),嘴巴茶絡子(嘴寬),雙角鐵叉子(堅硬),肩頭風篷子(寬),肚如甑額皮(如飯甑大),四蹄廣缽子(蹄圓如缽),尾巴掃帚子(尾大多毛)。”民間還有“六齒溜光,七齒遭殃,八齒平平畜,九齒買田莊,十齒是牛王”的俗諺。根據齒的多少,不僅可推算牛的年齡,還可以看出牛的好壞。這些都包括了豐富的飼養經驗。
民間對於牛的毛色也頗為重視,忌諱牛倒梳頭。牛頭上的毛向前撲被人們稱為倒梳頭。據說這樣的牛性格剛烈,不聽使喚,還愛傷人。俗話說“買牛最怕倒梳頭,十人見了九人愁”就是這個意思。
在民間,忌諱牛長拖屍旋、落昌旋、蜈蚣旋。在民間根據“牛旋”
生長在額頭、耳朵、背部、腳部等不一樣的部位,分為蓑衣旋、落耳旋、打鼓旋、曬穀旋、望山旋、扯皮旋、鎖富旋、鎖倉旋、丁字旋、穿棕旋、拖屍旋、落昌旋、蜈蚣旋等。其中牛長拖屍旋、落昌旋、蜈蚣旋是主凶的。在民間有“四旋沒有前兩旋,醜名定為拖屍旋。此旋生來極不良,拖屍出人心慌張。養者主家不吉利,齊牙花齒犯牛娘”的俗諺。
對於“落昌旋”在民間有“落昌旋生肚醃中,此旋生來有災殃,主人旺相壽花齒,否則齊牙命也亡”的說法。而“蜈蚣旋”則有“不怕蜈蚣飛上天(長在牛頭上),隻怕蜈蚣草上眠(長於牛腹下)”的說法。通過這些民諺,我們可以看出這幾種旋長在牛身上是特別不吉利的,不僅對牛本身不好,還會有害主人,如果有人養這種牛會使主人家道衰落。
此外,在有些地方的傳統飼養習慣中,很忌諱養青牛,認為青牛會給主人家裏帶來災難。還忌諱養前額有白色斑塊的黑牛,認為這樣的牛樣子仿佛穿黑戴孝,所以這種牛又俗稱“戴孝牛”。在民間,人們覺得飼養了這種牛,會對主人本身產生不良影響,也多有禁忌。甚至有些地區認為牛的前額有任何雜毛,都認為是“戴孝牛”而禁忌飼養。
養牛的行為禁忌牛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十分美好的,所以它處在六畜的上三品之列。不僅如此,人們還經常把辛勤工作不知疲憊的人也比做“老黃牛”,更加肯定了牛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在從前,人們養牛的時候要求要敬牛、愛牛,忌諱冷落牛。所以下雨的時候,人們會因為怕牛著雨而為其加蓋牛蓑衣;冬天則用稻草墊遮蓋牛棚來避風寒;夏天還會采取熏煙的方式為牛驅蚊。當牛得病的時候,人們也都非常關注,會請專門的獸醫看病。牛耕作一世,年老體弱的時候,人們也不忍殺牛,讓其自然老死,死後還要點香燭相敬,並用土掩埋。在冬至,為表彰耕牛一年辛苦耕作,牛主人一般要用湯圓粘於牛頭牛尾,表示與牛一同慶祝。
在母牛發情交配的時候也有禁忌。給母牛配種時,忌母牛的主人不給公牛的主人紅包。據說如果不給公牛主人紅包,母牛就懷不了孕。如果在牛群中自由交配,要送牧童紅包並送草料給公牛吃。母牛生下小牛犢以後,忌不“破壓”。所謂“破壓”就是母牛生下牛犢之後不久,人們給母牛套上犁軛,在田地裏轉上幾圈。據說母牛生小牛的時候骨頭疏鬆了,如果不給母牛“破壓”的話,母牛以後耕田就會不賣力。
如果牛本身有什麼異常情況,在人們眼中也是一種禁忌。如東北、內蒙古一帶的少數民族如果看到兩頭牛在打架,牛角在一起拉不開,那麼就認為是惡運之兆,會有禍事降臨。雲南一帶的一些少數民族認為黃牛與水牛交配,是不吉之兆,必須舉行驅邪的儀式來禳除災禍。還有一些地區的牧人們見牛尾巴別在樹枝上,或者牛肚子發鼓,都會認為是有鬼怪作惡,是不祥之兆。在安徽一帶還忌諱早上聽到牛叫,人們認為如果牛早上叫家裏會有災禍發生。
殺牛禁忌農家視耕牛為“寶”,對耕牛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耕牛禁止宰殺,覺得殺牛有罪。若要殺老弱病殘的耕牛,主人是不會自己動手的,得請人主刀,多“無後”之人為之。看殺牛的人均倒背雙手,表示自己並沒有參與。因此,“看殺牛”已成為世人對事觀望的代用語。
小孩及老年婦女忌吃牛肉,認為吃了牛肉會添災損壽。據說耕牛也通人性,被宰殺之前會流下眼淚,所以要用麻袋蒙住牛頭,然後才用斧頭將其擊斃。
海上生計險求生——漁業禁忌
漁家海上作業,麵臨的是風雲變幻的天氣,特別是在科技落後,沒有天氣預報的情況下,更是險象環生。在這種情況下,漁民對安全的渴望就更迫切了,因而也產生了許多帶迷信色彩的習俗和禁忌。
漁家語言禁忌在漁業生產中,不可預見災害很多,因此曆史上沿海漁民平素常有說吉利話和禁忌習俗,以祈求平安。
在舊時,民間對於商家店主的稱呼多是“老板”。但對於船家,“老板”這個詞卻是頭等的禁忌語。由於“老板”與“撈板”同音,通常隻有在遇到風暴,船體被暴風打成七零八落的碎塊以後才被人打撈,人們稱打撈船體碎片的行為為“撈板”。因此船家忌諱聽到別人稱呼他老板,他們會認為這是很觸黴頭的,或是認為那是別人故意在詛咒他會遇到災難。
漁家在講活的時候忌用“翻”、“破”、“碎”、“扣”、“住”、“離”、“散”、倒”、“火”、“完了”等字眼。漁家稱帆為“篷”,帆船稱“風船”,翻過來稱為“劃過來”,破了或碎了稱為“笑了”和“掙了”,完了稱為“滿了”。
在漁家吃魚的時候,一麵吃完了,不能直白說翻過來,要邊翻邊說“順過來”。有些地方在吃魚的時候甚至都忌諱講話。漁家人在扔掉吃剩的食物時,不能說“倒”;當船靠岸時,也不準說“到了”;漁家把立著的東西放倒,也不能說“倒”,因為漁家認為說“倒”字,船體就會“倒”
過來。
漁家還忌諱說“拉”。如果把高處的東西拉到低處的時候,漁家一般把“拉”改成“小”。例如:漁家會將把船篷放下稱為“小篷”,將把桅杆放倒稱為“小桅”。如果是將低處的東西拉向高處的話,漁家會說成“起”、“提”等。